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张爱玲新近出土的《雷峰塔》、《易经》延续了其一贯的家庭叙述。而这两部作品所叙述的内容,几乎在她早期的作品中都有所涉猎。她不断重复书写的动机何在?通过对其生平梳理和文本解读,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消解家族在"族谱"意义上的崇高以及在"血缘"意义上的温情;从个人潜在的心理因素上来说,这种书写还是一种"复仇",向曾带给她身心伤害的整个家族的"报复";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看,又包含了以此来减轻自己童年的痛苦以及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两方面的动机;以及期待打开美国市场,书写旧日"传奇";缓解写作焦虑,寻找写作灵感。  相似文献   
22.
晚清士林之翘楚刘鹗承传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其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中,作者以高度自觉的创新意识与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在首揭"清官"之恶的主题展示与叙事模式、心理摹写及状物拟人等艺术表现方面都给人以"陌生化"的全新审美感受,其成就与贡献都是空前的。就此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这对于继承优良传统、提升自身价值、促进社会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
莫言创作的第一次重大转变,是在向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从传统叙事模式向多重话语叙事模式的转变,而此次转变的标本性文本即是与《红高粱家族》同时诞生的《天堂蒜薹之歌》。本文试从叙事角度,对莫言的第一次叙事模式转变作一文本分析,以期刻录下这位勤奋的文坛跋涉者早期探索的印迹。  相似文献   
24.
“支格阿龙”是彝族人民的神话(传说)英雄,《支格阿龙的事迹比较》文本历史叙事比较客观冷静,叙事逻辑忠实于原文,叙事表述严谨,分析性叙事比较到位。《支格阿龙的事迹比较》一文叙事立场和方法是比较科学合理和符合彝族历史文化实际的。  相似文献   
25.
萧红的部分小说被特定时代加以刻意误读,从而使她获得了“抗日爱国女作家”的称谓。然而,其抗日题材小说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它用超逸主流话语的另类叙事展示了普通人在动乱时代的生活图景和精神面貌,并颠覆了“战争拯救人类生存”的观点。  相似文献   
26.
寻根文学的叙事文本综合运用了时间顺序的各种变异形态,如倒叙,预叙,插叙和补叙等。另外,寻根文学作品包含一个表层时间和一个深层时间。表层时间被作者淡化或者直接模糊,为的是摆脱现实时间所带来的沉重感。而深层时间却是作家们着力突出和渲染的。在深层时间里,寻根作家们深入挖掘了民族传统文化,重新审视了历史。  相似文献   
27.
根据考生的自我体验并结合学者的相关研究,对高三复读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适进行探讨,认为高三复读生科学安排日常的学习与复习,从而使自己具有强大的实力,是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8.
文章着重从历史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人物语言三方面探讨了<史记>叙事写人的虚拟性特征,这种艺术想象力在<史记>中的加强对于叙事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现实利益的纠葛中,新闻叙事通常是由政府、媒体、民众共同完成的对现实主流思想和观念的复制。《人民日报》在亚运会报道中的亚洲叙事由于中国参与亚运会的历程而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疏离与斗争"阶段的政治一维叙事;"参与与竞争"阶段的政治、体育二维叙事;"举办与领先"阶段的政治、体育、文化三维叙事。这种嬗变有其深厚的国际背景和时代背景,既反映了中国体育、体育报道功能的变化,也体现了中国媒体在报道体育、报道亚洲时的"胸怀和眼光"的变化。  相似文献   
30.
本文一方面通过对教育叙事研究的历时性进行追溯,区分了叙事、教育叙事及教育叙事研究三个概念,并阐述了教育叙事研究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另一方面认为教师教育叙事的过程可以被看成为身份认同的三个过程:自我呈现、自我理解与反思、自我改变,教师专业的发展贯穿在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