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528篇
科学研究   41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12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重新校录了近年发现的《大蓬秀立山普济寺众修十王生七斋记》摩崖题记,并首次刊布普济寺众修十王生七斋“女弟子名录”。该题记于唐文德元年(888)镌刻于四川营山县太蓬山透明岩石壁上,是目前巴蜀地区仅见有明确纪年的关于预修十王生七斋的摩崖题记,不仅对研究太蓬山历史,亦对研究巴蜀地区甚至整个晚唐十王信仰的传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徐志摩1931年飞机失事后,为了纪念徐志摩,《新月》月刊第四卷第一期出了“志摩纪念号”,其具体出版日期不详。相关资料关于其出版日期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通过查阅《新月》第四卷第一期刊登文章的写作日期、其他文献资料对《新月》第四卷第一期文章转载的记录以及《新月》第四卷第二期至终刊的出版日期,认为《新月》第四卷第一期“志摩纪念号”出版日期为1932年8月1日。  相似文献   
103.
吴文化历史悠久,包罗万象,是我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来研究者众。《吴文化概说》另辟路径,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展现吴文化的历史与当下,也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以全景展现观照当下为视景,《吴文化概说》之研究视界、内容架构、视角着眼以及其对吴文化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均有创新与突破,大有总结与评述之必要。  相似文献   
104.
吴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丰富、独特、优秀的地域文化,以吴文化元素贯串幼儿教育全过程,从而使孩子愉悦地体验吴文化的精髓,让吴文化流淌在孩子的生活中,让灿烂的吴文化伴随吴地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5.
由林虞生先生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明遗民顾复的品评书画著作《平生壮观》对书画史研究贡献甚大,然其中误失如脱文、衍文、倒文、未能正原书讹误、未能据相关材料补出阙文、误用标点等校勘和标点的失误等现象亦复不少,本文隅举了上述问题并略作辨说。  相似文献   
106.
潘岳中国古代美男子的代表符号,才华横溢,尤善为哀诔之文,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因其好功名,谄事权贵,参与诬陷愍怀太子之事,被后世认为是"文人无行"的典型。然而通过《马汧督诔》可以看到潘岳嫉恶如仇、仗义执言、正气凛然的美好品质。因此,我们看待古人不能只看其一面,而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7.
林斤澜在他的小城小说《矮凳桥风情》中,自觉地表现出对女性的深切关怀,女性与自然同为一体,女性成为了与男性和谐共存的强者,企图构建一种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新型和谐关系,展示出作家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108.
《中论》所反映的徐斡儒家思想有几个特点:坚持儒家的理想道德;反对寻章摘句的繁琐经学;参与社会上重大思想问题的争论,批判虚浮之风,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阐述儒家治国的理论,与国家政治实际紧密结合;援儒入法,儒法结合,使儒家思想更具治国效力。  相似文献   
109.
曹元弼、段熙仲为近现代经学大家,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曹元弼覆段熙仲书札一封。本文在校录书札的基础上,就书札所涉及之房室之制、《礼经》校勘、《礼经》之例等三问题及此札撰写时间、曹段二氏经学思想之异同予以考释。  相似文献   
110.
台湾“国家”图书馆所藏明长洲吴氏丛书堂抄本《陆士龙文集》十卷本,为大陆图书馆所未见。此抄本乃明吴宽据宋本抄录,且流传有序,版本可靠。与今存之明代项元汴重装之宋本《陆士龙文集》和陆元大翻刻之宋本《晋二俊文集》皆有差异,其校勘价值颇高。且台湾所藏之抄本,有清韩应陛手校题记,勘正讹误,更增加了抄本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