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之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从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师的作用四个方面分析其教育思想的异同,并试图探索东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的共性和差异,以期得出对我们教育事业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2.
苏格拉底“助产术”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们把它奉为启发式教育的源头。本文试图站在一个较为客观的立场对“助产术”做一番全面的分析, 指出其除了具有体现师生平等、开发学生潜能等优点之外, 还有一定的机械呆板性和灌输倾向等不足。并根据这些优缺点对当前我国教师盲目运用“助产术”现象进行批判, 在此基础上谈几点关于课堂提问的建议。  相似文献   
53.
苏格拉底哲学表现为从对自然本原的研究转向对人的心灵的研究的视野转向和以对话诱导的方式来达到对德性的普遍定义。从某个角度而言,苏格拉底哲学可以看作是巴门尼德与智者的某种结合。巴门尼德力求在偶然现象背后寻找世界的必然,提出了真理与意见、存在不能不存在的观点。这是西方“存在论”(本体论)的基础,由此结束了对世界本原原始朴素的探究。智者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观点至苏格拉底处得以深化。可以说巴门尼德“存在”概念和智者的人对自己的意识觉醒都深深地影响了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这一表现的哲学蕴涵。  相似文献   
54.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生活在相同的时代,并且他们都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众所周知,两位是师生关系,苏格拉底作为柏拉图的老师,给柏拉图以深刻的影响,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和学说。从哲学思想的传承来看,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联系与区别,文中从分析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哲学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入手,在概括了两位哲学家的基本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着重对两者哲学的联系与区别作一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5.
古希腊“三杰”体育思想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本分析和史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古希腊“三杰”的体育思想进行阐释。系统梳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体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观点,揭示了“三杰”体育思想中蕴藏丰富的内涵,其当代意义突出地表现在和谐教育与终身体育等方面。他们的体育思想为当今体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完善现有的体育目标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
教育史上有两种启发式教学,即孔子式和苏格拉底式,其核心要素都是唤起学生的经验,使之与教学内容互相印证,进而在新旧经验的冲突中,更新旧经验,获得新知识。两种启发式教学都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和适用的条件,在教学中应该相辅相成,不应厚此薄彼。  相似文献   
57.
生与死是生命中的固有矛盾,也是人生哲学之大题。古代西方先哲苏格拉底以其知、情、言、行昭示着对生与死的诠释。他的神圣之死引发了后人对生与死的不尽思考,激励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探寻。  相似文献   
58.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原则,也是贯穿整个哲学发展历程的主题。“认识你自己”确立了人类的历史主体性,使哲学能够正确评估人类自己,培养人类的“自我意识”,这对哲学和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9.
There is more to be said about two of the topics Chris Peers addresses in his article Freud, Plato and Irigaray: A morpho-logic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12,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44, 760–774), namely the Socratic method of teaching and Plato’s stance with regard to women and feminism. My purpose in this article is to continue Peers’s discussion of these two topics.  相似文献   
60.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I propose a conception of empowering educational dialogu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It is based on the notions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Empowerment, and draws on a large and diverse repertoire of dialogues—from the classical Socratic, Confucian and Talmudic dialogues, to the modern ones associated with the works of Nietzsche, Buber, Korczak, Rogers, Gadamer, Habermas, Freire, Noddings and Levinas. These forms of dialogue—differing in their treatment of and emphasis on the cognitive, affective, moral and existentialist elements—have become more dominant in recent educational discourse and practice—an intellectual phenomenon that calls for a more analytic and reflective elaboration of the essential elements that constitute educational dialogues. Hence i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to elucidate the distinguishing marks of true dialogues, to set them within the normative discourse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empowerment, and to offer a normative and stipulative conception of empowering educational dialogue that can be utilized in the various intellectual and practical spheres of humanistic education—a paradigm,working definition, and outline for contemporary teachers in their quest to develop their students’ sensibilities and sensitivities, and empower their ability to live complete, autonomous, authentic, moral and dignified human l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