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765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16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武松报恩悲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报恩思想表现武松的悲剧命运,是《水浒》人物描写的一大特色,武松的报恩思想是其悲剧的内在根源,支配了其一生命运失一过程,封建传统文化是产生报恩思想的基础,小生产意识和缺少人性呵护是报恩思想形成的原因,有恩于已的所有人都是报恩的对象,武松以结局表现了作者对报恩思想的否定。  相似文献   
42.
宋代土地租佃制在官田和私田上广泛适用。在土地租佃制下,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是实物地租,同时,货币地租也有很大的发展。水佃权的转让及“二地主”的出现更加剧了租佃关系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宋代土地租佃的性质是一种契约关系,佃农的法律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种租佃契约关系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发展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43.
苏妾的离去,无疑是文英生活和创作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文英几首写作时间确定的作品看,苏妾离开文英是在淳祐二年(1242年),而非淳祐四年(1244年)。  相似文献   
44.
本文认为,畲族以“畲”、“斜”、“Zhuo”等方言中的同音同义通假字作为族称,始于南宋嘉定中,比一般认为的始于宋末早的半个世纪。至迟到南宋中期,畲族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诸多要素俱已成熟,所以畲族的形成时间不晚于南宋中叶。当时畲族的分布范围相当广阔,以赣闽粤边的潮、梅、循、汀、漳、赣为中心,西及于粤北,东北有向闽西北、赣东北、浙西南推进的态势。客家与福佬两个民系的中间地带,大致也是畲族的分布区。至于畲族史诗与许多族谱把潮州凤凰山作为祖居地、发祥地,那只是畲族形成和保持民族凝聚力的一个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45.
别眼看宋诗     
宋诗是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根植于宋代社会的特定历史土壤。宋诗呈现出了与唐诗迥然不同的诗歌面貌。“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创作原则赋予诗歌理性化、自然平淡、意在言外的形象,显得尤为冷静和透脱。可以说,唐诗、宋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学体系,后世诗歌的发展都没有从根本上越出这两大诗歌艺术系统的范围。  相似文献   
46.
随着古人的书法被有意无意的作伪,尤其是北宋《淳化阁帖》刊行后,真伪并见,鱼龙混杂,书法辨伪日益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北宋末年的黄伯思和董■,堪称北宋书法鉴定和辨伪史上的代表人物。二人的书法辨伪方法同中有异,可以从各自的代表作《东观余论》和《广川书跋》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47.
楚歌是汉代的主流文学形式之一。虽然楚歌的创作和成果不及汉代的其他文学形式,但其独特的历 史和文学性决定了楚歌的成功。《史记》作为司马迁的绝唱,受到楚歌的影响,其所展示的生命、生命价值和生命精 神与楚歌所展示的生命、生命价值和生命精神完全一致,共同构建了汉初文学。  相似文献   
48.
宋献策本是一位江湖艺人,凭着自己的智谋和占筮术成为李自成的军师,他运筹帷幄、出谋划策,对于起义军的发展和最终推翻明王朝起了重要作用。但起义军进京后,李自成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弃用了宋献策,给起义军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49.
论唐宋诗词的时空结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同时也是古典诗词得以存在的基本形式。由此出发,章将唐宋诗词里利用时间和空间关系构章谋篇的样式归纳为三种,即时空平行、时空错综、时空隐喻;这不失为进一步透析古诗词章法意境的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50.
用于郊庙祭祀等仪式的声诗,即雅乐的乐章被赋予了统治者的政治理想,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乐文化的重要体现。其歌辞的撰写、表演风格的形成,均典型地映现着当时的文化特质。本文在对比历代郊庙声诗形式构成的基础上,对宋代郊庙声诗的总体风格进行了全面评析。认为宋代郊庙声诗风格舒迟和雅,鲜明地表现出模范"古乐"传统、全然雅颂化的倾向。这一风格的形成与宋代文化建设中浓厚的复古思潮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