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68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8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341.
借代是常用修辞格.流行的定义忽视了它的本质特征,使得一些重要的借代现象长期被忽视了.从定义入手,重新认识借代的范围,全面把握借代的研究对象,有助于深入认识借代的本质.  相似文献   
342.
本文从赏析两首译诗的比喻修辞手法移植入手,在比较两种译文的得失的基础上,讨论诗歌的本色译。文章认为,不同风格的译文都是可取的,但只有符合汉语表达方式、译出原诗风格的译文才是本色译。  相似文献   
343.
作为赵树理和路翎创作思想导向的<讲话>,为文学指明了无产阶级方向,这本身就是一种新文化的创造.在<讲话>的影响下,赵树理和路翎在20世纪40年代都达到了各自的创作高峰,在整合政治意识形态和民间文化形态的过程中,赵树理以接受主体作为创作过程的核心,路翎凸现的则是创作主体本身,二人均拓展和丰富了小说这一文体的美学意蕴.50年代中期以后,在"左"的政治对文学施以粗暴的摧残和破坏的情况下,二人文学创作的激情退却了,面对的是文学才思的枯竭和人生命运的劫难.  相似文献   
344.
"叙述干预"与"自然真实"本是互相矛盾的,但意识流作家借助自由间接引语,在"叙述干预"与"自然真实"之间求得秩序和平衡,让两者完美地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叙述的似真化和叙述主体的隐蔽化等叙事美学思想,对当代文学创作和美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自由间接引语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叙事形式改革获得成功的重要物质手段,它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45.
语言哲学家奥斯汀(John L.Austin)的“言语行为论”深层次地阐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提出语言不仅用来陈述,而且可以实施行为。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在交际过程中既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共同的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从“言语行为论”的角度分析,语言的构成要素语音、词汇以及语法在交际中必然产生各种变体。人们只有既遵循语言规范,又充分地利用语言变体,才能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346.
毛泽东的《讲话》 ,对解放区作家提出了世界观改造、思想立场的根移、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之间的关系、阶级性与人性、歌颂与暴露等诸多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讲话》发表以后 ,在解放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作家思想规范运动 ,广大作家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 ,彻底告别了“五四”人文主义的文学信仰 ,进而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全面转向无产阶级政治理想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47.
言语行为理论下的翻译等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一个人在说话时,同时实施三种行为:叙事行为(Locutionary act)、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成事行为(perlocutionary act)。依据这一理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努力使译文和原文在施事行为(作者的真实意图)、叙事行为(语言形式)、成事行为(表达效果或产生的交际后果)三个方面的绝对等值。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在三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译者应该舍弃原文的叙事行为,而追求译文与原文在实施行为和成事行为方面的等值。  相似文献   
348.
"礼貌原则[1]是语用学中研究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礼貌原则"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会话中,通过礼貌语言的运用,顺利地实现交谈的目的.介绍了礼貌语言的级别性和合适性并阐述了在怎样不同文化背景下才能正确地运用礼貌语言,旨在论述礼貌语言和损益级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9.
Morais  José 《Reading and writing》2003,16(1-2):123-151
This paper refers to and discusses empiricalevidence supporting the general idea that bothskilled reading and learning to read capitalizeon underlying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s.These representations must be specified interms of degree of abstractness, unitsrepresented and degree of conscious access tothese units. In skilled reading, pre-lexicalrepresentations, at different levels ofphonological structure, are unconsciously,mandatorily and automatically activated, inconnection with correspondent orthographicrepresentations. This process is distinct fromthe intentional and controlled phonologicaldecoding assumed by the classic dual-routemodel. Learning to read may be described as theprogression from conscious phonologicaldecoding, in which phoneme awareness plays acritical role, to the unconscious mapping oforthographic and phonological segments.Phonological dyslexia is related to someanomaly in speech perception capacities, makingit difficult both to develop efficientconscious segmentation abilities andgrapho-phonological decoding. It is suggestedthat this conscious speech segmentation deficitis caused by a lack of appropriate segmentationat the unconscious, perceptual level.  相似文献   
350.
本文针对语音信号时域、频域参数进行了系统详尽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语音信号时频域参数模块化的思路,并利用SIMULINK实现语音信号频域实时参数分析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