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教育   30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21.
泰戈尔散文诗中对人的心灵、对人性人情的展示是非常充分的,它是一首首真正典型的人的诗。而这个人的形象又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他的象征意蕴包孕了无数人的灵魂与精神,它永葆着动人的光彩。泰戈尔的心灵总是沉浸在大自然中,他把大自然作为自己的一种审美寄托,一种爆发情感的契机,一种传达人的意志与力量的途径,所以,大自然在泰戈尔的幻想与描述下常常是人化了。泰戈尔笔下的人与自然往往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22.
本文在论述自译与创作、自译与翻译关系的前提下,确认了自译仍然是一种翻译,阐释了自译现象的独特性,并以泰戈尔诗歌自译为例,探讨了自译现象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在文本传播方面的意义,进而对其自译中出现的译本与源文本之间的差异性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23.
20世纪20年代初,泰戈尔围绕"复活东方文化"的一系列演讲引发了陈独秀的激烈批判,其原因在于陈独秀误读了泰戈尔思想的本意.陈独秀对泰戈尔的误读,可视为中国知识分子以先入之见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产物,不仅包括跨文化交流难以避免的"消极误读",而且包括掺杂许多主观因素的"积极误读".陈独秀对泰戈尔思想的批判牵扯到人格评价,已经超出学术批评的伦理底线,应引起我们注意并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24.
泰戈尔与纪伯伦同为东方文坛两颗耀眼的巨星,两人的散文诗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梵"与"神"的影响。该篇拟从两人的散文诗入手,通过丰富的例证指出"梵"与"神"的趋同性、"梵人合一"与"神人合一"的相似性以及"梵"与"神"的相异性给两人的散文诗带来的相异的气息。  相似文献   
25.
本文围绕小说《家庭与世界》中三位主要人物关系的讨论,从男人对女人的态度这一性别问题切入,展开作者泰戈尔所认同的印度民族主义的解读。Sandip and Nikhil对Bimala的不同态度,即两位情敌对同一女性的态度,象征了印度民族主义的两种思想内涵。在Nikhil身上,泰戈尔寄托了自己的民族主义的理想。  相似文献   
26.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这里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研究了佛教及印度文化对许地山文学思想一和文学创伤的影响,有助于从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上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27.
泰戈尔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内容:对人生的思索,对爱情的追求,描写童真童趣,表达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等。“神”介入各种题材的不少诗中,成为泰戈尔诗歌的重要特点;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及神秘性,是泰戈尔诗歌的另一重要特点。精美的语言和韵律也是泰戈尔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8.
泰戈尔是个丰富的存在,其哲学思想和他在五四时期的中国坛上的影响都是复杂的。本仅选取“第一个”向泰戈尔学习的郭沫若与“最善学”泰戈尔的冰心作一比较分析,试图论述他们接受泰戈尔思想的不同向度:前主要是“泛神论”,而后主要是“爱”的哲学,并试图从他们的童年、性格、气质以及相应的心理定势方面找出内在的原由,以求触及这种种复杂性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29.
泰戈尔在某小说中深切关注妇女命运,对妇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大力张扬妇女解放思想,形成了进步的妇女观,他的进步妇女观的形成来自于他对人民的热爱和同情,也是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与他的哲学观、美学观和爱国主义思想密切联系,泰戈尔生活在印度历史大变革时期,接受的是传统和西方两栖式的教育,加之家庭的不良影响,从而使他的妇女观存在着矛盾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30.
泰戈尔以优美的、抒情的文笔在《新月集》里塑造了一个神性的孩子形象,他是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表达的完美结晶。这个神性的孩子流溢着自然的神采,和日渐枯萎、日趋堕落的现代人性形成鲜明的对比。泰戈尔在这个孩子身上寄托了他对纯真的童年生命的崇拜和景仰,并以期通过这孩子来重新照亮人们内心深处那微弱的神性的光,同时也表达了他试图拯救现代人性的哲学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