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87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课程一样,《现代文学》作为中文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在教学中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如何促使学生阅读作品、鉴赏和分析作品;一是如何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作家作  相似文献   
102.
近年来,音乐学研究界再次提起“重写音乐史”的话题,但关于如何重写似乎仍然缺乏明晰的思路。鉴于历史学领域的社会史写作是对传统的政治史写作的某种颠覆,如欲探索与既有的政治道统色彩过于浓重的音乐正史不同的叙事路向,同样有必要借鉴社会史写作的范式。  相似文献   
103.
本专辑集中讨论了台湾文学研究的一系列前沿问题:当前台湾文学的主流;"重写台湾文学史";台湾文学的史料发掘的意义;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新空间的展开;"现代性"与台湾文学研究;分析台湾文论的后结构转型及其影响;提出从文本的语言形态进入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4.
作为文化身份研究的重要内容,翻译的性别化视角日益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肯定了译者性别差异导致的对原文文本意义阐释的不同,肯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5.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重写文学史”运动的兴起和高涨。人们的文学观念、评价标准都相应发生了改变,有了很多新版文学史。我们从这些重写的文学史中,仍可以看到“重写文学史”留下的理论盲点。该文旨在研究“重写文学史”运动取得的成绩和仍存在的不足,及对作家三毛在文学史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06.
文学翻译的政治——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译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翻译是为权力服务的,译和赞助人出于不同的背景(意识形态)对原作的“重写”,可以使一个外国作家在译中呈现出不同的化品格和审美面貌,因而学翻译是一种政治活动。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译介鲜明地展示了学翻译作为政治行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金瓶梅》和《水浒传》中虽然都塑造了武松这一形象,但二者具有很大差异。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致力于刻画他高大光辉的英雄。但在《金瓶梅》中武松不再是主角,作者无意凸显其好汉形象,在情节安排上亦对其英雄事迹做了大量删减。《金瓶梅》对《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重写,是立于创作主旨和时代精神的不同,顺应了小说表达主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8.
从考察俄罗斯、西方和国内学者关于文学经典的不同见解出发,可以看出重要的问题不仅在于"重读经典",而且还在于重新确认、重新发现经典.是一个这也就涉及"重写文学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9.
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无论是侧重写人的记叙文,还是侧重写事的记叙文,都少不了写事。对事件的叙述,如果一泻无余,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底,读来没有情趣。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方才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下面笔者就如何写出事件波澜初步探讨了六种方法。1.欲扬先抑法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欲扬先抑就是为了达到对所写对象肯定、褒扬的目的,先对所写的对象进  相似文献   
110.
苏雪林《天马集》与曾虚白《魔窟》两本小说集都是对古代神话的重写。他们不约而同重写神话与两人之间的交往有着直接关联。重写神话时,他们表现出相近的讽喻趣味与政治立场,在学术上都受到当时学界神话研究的影响,在审美上深受西方唯美主义、新浪漫主义的影响。苏雪林与曾虚白在政治、文化、审美上的相似立场,尤其是他们对被称为"老新党"的曾朴的人品与文品的推重,体现了曾、苏两人对旧传统、旧道德的某种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