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5820篇
科学研究   653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97篇
综合类   192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33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758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650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互联网产业的市场绩效,是指互联网企业在即定的市场结构下,其市场行为所导致或形成的互联网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益分配状态,是反映互联网产业运行效率的综合性概念。通过研究互联网产业的市场绩效能够准确地判断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程度。其评价指标主要有资源配置效率(成本—收益比较)、技术进步状况、规模经济效率、X非效率、管理价格等等。外部经济性和内部不经济性是当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市场绩效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X染色体失活的机理及其对伴性遗传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翔翔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好孩子,可就是在学习方面显得有些“死”。比如,他能够很好地记住语文课文中所学的生字、生词,却不会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意;他能把数学课上的算式题做得准确无误,可一遇到活一些的应用题就开始犯难。不用说,他的作文成绩也不好,词汇量不丰富,还经常出现病句。尽管翔翔学习比较努力,每逢考试,他的成绩在班里最多只能排个中等。他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经过测试,翔翔的智商属于中等,智力上没有问题。只是他言语的理解能力比较弱,造成他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慢,给人的印象是悟性不高。孩子对言语的理解能力,是一个容易被父母忽…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课改的今天,我们提倡“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是一篇体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的好文章。可是,由于文中描述的事件的时代久远。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感情、送别情景以及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难以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6.
《信息系统工程》2002,(9):43-43
自去年开始.CD-RW刻录机发展极为迅速,不仅价格逐渐落入千元左右,其主流产品的速度也从12倍速,16倍速,24倍速一路狂升到32倍速。良好的性能和合理的价格让刻录机走入家庭不再是一个奢望。  相似文献   
17.
18.
生物图像是用简单线条或图形来概括和描述生物学知识的手段,具有直观性、隐蔽性的特点,也是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3 X”综合能力测试的重要内容——生物图像的考查比例也将逐年增加。因此,生物教学中加强生物图像分析的教学就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了。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谁中了大奖     
上期说到想当然同学原本准备进公园玩,结果在门口发现因为自己写作文时犯了想当然的错误,导致一群亲朋好友回不了家,于是心中觉得愧疚,也不敢再进公园玩了。正闷闷不乐呢,忽然看见不远处人头攒动,  相似文献   
20.
黄文龙 《学语文》2006,(6):44-45
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