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640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39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以闽南拍胸舞打七响动律为切入口,首先在对闽南拍胸舞打七响的动律、运动线路、重心移动等要素进行分析、探究其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对打七响动律所蕴含的闽南人对七数崇拜的民间信仰以及对传统哲学阴阳观念的感悟所表现的意涵进行探讨,最后对闽南拍胸舞中打七响动律所呈现的动态性发展进行探寻,认为闽南拍胸舞之打七响动律不仅对海峡两岸《拍胸舞》的风格形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还对闽南其它民间舞蹈动作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张謇和熊希龄是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发展史上两位有着重大贡献的著名慈善家。清末民初,他们所从事的各项慈善活动构成了中国慈善事业由传统向近代嬗变进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比较二人慈善思想与活动,可以发现,张、熊都主张以工代赈,重视积极救济的慈善救助方式;都重视慈善教育,并办有相当规模的慈幼机构;都取得相当实效,赢得社会上的广泛赞誉。当然,由于个人经历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也存在着慈善动机、慈善活动范围及影响、慈善资金来源、慈善与宗教关系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异同,恰好说明慈善行为亦可殊途同归,善与人同,并由此折射出近代慈善事业发展进程的多元图景。  相似文献   
33.
代明先 《科教文汇》2011,(16):71-72
"鹿卢剑"其佩戴者多为王侯及其以上的显贵。《后汉书·舆服志》未载佩剑制度,致使在佩剑之风盛行的东汉缺乏直接的正史依据去按佩剑来考证佩剑者的官职。但"鹿卢剑"作为"玉具剑"的一种,使其可以用"玉具剑"代替"鹿卢剑"去商榷汉魏时佩戴"鹿卢剑"之人的官职。因此拙文认为除汉朝"郎官"外,佩戴"玉具剑"的最低官吏为郡守,并得出《陌上桑》中佩戴"鹿卢剑"的罗敷丈夫应是郡守及其级别以上的官吏。  相似文献   
34.
阴阳道与阴阳五行学说不同,它是在日本逐渐形成的.中国的阴阳思想在6世纪经过朝鲜传人日本.7世纪中期,天武天皇设立“阴阳寮”,形成了初具日本特色的“阴阳道”.自阴阳寮成立到奈良末期为日本阴阳道形成初期,此时它被视为是“珍贵的科学技术”.初期的阴阳道带有很浓郁的学术色彩,是包含有“历法”、“天文”、“漏刻”、“占卜”等与阴阳五行理论相关的综合学科.  相似文献   
35.
姚光是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南社核心人物之一。上海图书馆藏写本《倚剑吹箫楼诗话》,是姚光晚年成书的诗话著作手稿。通过《诗话》,不仅可以了解清末民初南社周实、高燮、高均等人的文学创作,还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姚光其人的交游及其生平事迹,对于研究南社有重要价值。作为著名藏书家,姚光还详细钞录所见多种古籍善本的内容、题跋,为相关诗学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36.
清代戏曲家张坚一生著述颇丰,尤以《玉燕堂四种曲》知名当世。然而后代岁月流转,资料湮没,人们只知其曲而不知其人。今裒辑资料成张坚传记及年谱简编,以期为治曲考古之助。其间对于张坚生平事迹、家世背景、与鄂尔泰之因缘、与袁枚和杨潮观等人之交往一一考索,于张坚一生际遇及心态演变也做了相应描述。  相似文献   
37.
建安时代赋予建安作家忧患意识、英雄意识、人生悲剧意识,这些共同的社会意识造就了建安作品所包涵的艺术共性,但建安作品艺术形态整体上异彩纷呈,反映出作家们的艺术个性特征。二者统一于建安风骨的内涵之下。  相似文献   
38.
《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的出版极大地促进了清词的研究。总集的编纂是一项长期而且浩大的工程。由于清代文献浩如烟海,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别集,为之辑补7家70首,以补《全清词·顺康卷》之缺。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对《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称引历史事件的年份、卷次等与《通鉴》上下文、《史记》、《汉书》作比对研究,指出《通鉴》胡注注释史事年份、卷次的若干讹误,并对胡注的相关文献学价值稍加探讨.  相似文献   
40.
韦庄的《秦妇吟》在初出时曾引起一时轰动,但很快就湮没无闻,至上世纪初在敦煌发现手抄本乃重见天日。从这首诗的传奇命运可以看出,一部文学作品历经时代淘洗之后能否成为经典之作,除作品的艺术性外,还受作品的瞬时性、书面传播、题材选择、篇幅以及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