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97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曾国藩是5000年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培育出来的优秀成功者:事功大成、文章卓著、人格高尚、修养如海,给我们留下了实实在在的宝贵文化遗产。他以身体力行激励着出身贫寒人家子弟的成长和进取,以他不断完善的人格和不断充实的学养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做了最深重的实践。“读书只为进德修业,”在建立事功和探索真知的过程中,他非常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炼,同时又以不断趋于完善的人格来促进事功的建立和真知的探索。他以“礼”处世、运世,达到了“内圣外王”的最高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102.
曾敏之是从广西罗城走出去的香港著名散文家。爱国怀乡、寻根溯源,文心侠胆,义重情深,世相杂说,发人深省是其散文的主要内容;景人融合、笔端含情,蕴含诗情、富于辞采,旁征博引、寓庄于谐则是其散文的主要特色。早期散文以桂北溶江流域的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以及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迁居香港后则比较注意描写香港各阶层人士的命运波折和生活境况,尤其是以抒写眷恋乡土故人、神往祖国河山、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的作品最有光彩,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03.
从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中曾国藩这个人物性格的二重性的外在表现入手,分析产生其二重性格的深刻历史文化根源,进而探究曾国藩形象的文学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4.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人才成长的关键。家庭教育对曾国藩成才的作用,体现在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道德品质、树立远大志向、选择合适目标等方面。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就其宏伟事业,与其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5.
为政以德是曾国藩为官的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经世致用、以身作则、严惩腐败、不积私财、以民为本、虚怀纳谏、任贤荐能等方面,其基本思想继承了原始儒学的传统,对于今天的为官者仍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曾氏家族从曾国藩开始,绵延至今200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赢得了“曾家无一废人”的美誉。如此长盛不衰的家族,呈现出如此蓬勃发展之势,得益于曾国藩那具有深远影响、富有科学性的家教思想,这样的家教思想以其蕴含的丰富内涵给予现代家庭教育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7.
晚晴重臣曾国藩的家训受到后人的一致赞誉,其深刻的内涵、朴素的道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曾氏家训的为人之道、为学之道和为事之道为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道德模板和处世榜样。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到清代进入鼎盛阶段,<聊斋志异>的巨大成功引发了仿作的创作热潮,曾衍东的<小豆棚>就是其中成就较高、令人瞩目之作.时代、环境对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风格的重要影响,创作意图与作品评价息息相关,都在小说中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9.
近代中国,曾国藩等洋务派清楚意识到“和戎”外交政策对外国带来一定的损害,并会遭到时人的非议。但为了维持统治和实现自强,就必须采取“和戎”以保定“和局”。虽然他们的外交政策遭到顽固派极大谴责,但他们并不认为中国进一步衰败的罪责该由他们以及他们的外交政策承担。相反,他们认为那些拒绝并反对学习西技以自强的顽固派才是真正的祸国者。  相似文献   
110.
曾国藩创建湘军对于近代军阀制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从"军阀"分析的视角探讨湘军组织的原则、方式和中枢,深入揭示了湘军组织聚合性与离散性相互交错的特点。这一组织制度因其封建性、宗法性和落后性而最终实现了对自身和中央集权的否定,为近代军阀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制度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