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2962篇
科学研究   3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156篇
信息传播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岱年是“解析的唯物论”的代表 ,但他的“本体”观既不同于强调解析的清华学派哲学家 ,又不同于当时的新唯物论者。张岱年所谓的“本体”是“理”与“物”的统一、“本”与“至”的统一 ,是总结中西“本体”观念基础上的一种综合创造。这种创造体现了张岱年超越清华学派和新唯物论的尝试  相似文献   
32.
《活着》发表之前,余华一直是和先锋文学联系在一起的,但《活着》的发表,让读者看到余华并不总是和先锋保持一致。这部小说摆脱了形式的探索和先锋性,开始关注人物和意义,小说中的人物不再是一些符号,而有了自己的声音和独立的意义,作者所表达的苦难也是实在的、具体的。《活着》显示了余华对价值和意义的认同,也流露了他对过于追求形式的先锋文学的某种反拨。  相似文献   
33.
作为初唐渐盛时期的诗人,张说诗歌的过渡性一方面表现在他对诗歌题材的深度有进一步的开掘;另一方面表现在其诗呈现出清丽与阔大相兼容的特色,从而将魏征的南北文风融合论付诸实战。加速了“盛唐之音”的到来。  相似文献   
34.
严冰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291-295
成功的历史文化散文创作。为余秋雨赢得了苣大的声誉,也使余秋雨将人生定位在民族未来文化建设的“建设者、引渡者和保护人”。通过分析“余秋雨现象”中的两种反差现象,认为相对于成为民族文化“引渡者”的“天之重任”,从为余秋雨赢得极高声誉的历史文化散文作品中所体现的作者生命智慧看,给人以“身腰赢弱”、不堪重任的疑虑。尚需在“坚毅度”方面强化。  相似文献   
35.
双层叙事的提出意在探求《一个人的遭遇》与《活着》文本审美价值相似性产生的叙事技巧上的缘由。认为两部作品具有双层叙述结构,第一叙述者与第二叙述者的层次使作家能够从题材本身的客观限制中解放出来,从而发掘题材在写作上的最大可能性。这一结构方式能够突破对作家的限制的同时也改变了一般阅读状态下读者的姿态。赋予读者以叙述上的参与与阅读时的对话姿态。双层叙事使读者与第一叙述者展开对话而与第二叙述者保持距离,形成阅读时的第三者角色,一方面参与叙述建构,另一方面保持对叙述的批判与思考,形成一种“间离化效果”,是能够将读者引向深入思考状态的理想叙事方式。余华与肖洛霍夫的这两部作品提供了双层叙事结构的经典范本,同时他们在具体叙述选择上也有所侧重,但在阅读效果与文本审美趣味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36.
元好问论诗推崇"中州英雄气",追慕韩诗雄健高古的风格。其五古、七古多追摹韩愈,并善于烹炼百家,能融汇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优长于一炉,形成他清雄顿挫、奇崛而不雕镂、巧缛而去绮靡的诗歌新境界。  相似文献   
37.
张衡是中国古代博学的天学家,托勒密是西方古代学的集大成,他们的天学理论受中西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很深,比较他们哲学思想的异同对于中西化的比较与交流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事。具体来讲,张衡的天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理论、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论以及群体本位主义;而托勒密的天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毕达哥拉斯的天体运动正圆说、柏拉图的世界二分法和源于古希腊的人类中心论和个体本位主义。张衡与托勒密天学思想的差异深深地植根于中西早期化的差异之中。  相似文献   
38.
巴渝诗鸟瞰     
巴渝诗是巴渝大地孕育、生长的学奇葩,堪称源远流长。具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唐前为滥觞期,唐、宋为鼎盛期,元、明、清则走向衰落。巴渝诗是外籍作家和本土作家共同创造的结晶,是巴渝学中的瑰宝,无愧为巴渝化璀璨的明珠,自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不朽的成就。  相似文献   
39.
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爱大致表现出三种倾向;一是对母爱的误解,传统封建伦理道德代言人的爱与人的血缘关系上的人伦母爱有重大区别,许多女作家把二者混为一谈,以冯沅君为代表;二是对母爱的夸饰,把伦理感情上的母爱无限地扩大为是对人生理想的最高体现,以冰心为代表;三是畸形变态的母爱,母爱已经成为一种人格极端异化了的附带品,以张爱玲为代表,这样,母爱主题经过冯沅君的误解,冰心的神秘化和张爱玲对其阴暗面的披示,才得以以一个完整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  相似文献   
40.
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当中 ,张君劢是少数几位直接关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人物之一。张的近代化构想涉及到民族国家的建立以及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建构等多方面。张始终把近代意识的养成即人的近代化视为国家近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但缺少对于社会根本改造的应有关注。张在主观上力求探寻一条既不同于英美式的又不同于苏联式的“第三条”近代化道路 ,实际上并未越出英美式的近代化模式。张所追求的仍然是一种英美式的资产阶级近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