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体育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首先从古代崖画、青铜器及纸本画等文物上分析百越族群原始服饰形象,接着用文献资料阐述百越族群以傣族为代表的服饰流变情况,最后探析其传统服饰的历史承袭。在传统服饰的传承中,折射了民族原始古朴的思想积淀。  相似文献   
12.
书院以其弘扬儒学传统、讲会论辩、祭祀先贤、收藏典籍等特点,成为中国官学的有效补充。清代苏州书院发展繁荣,官学化特征显著,成为科举制的附庸,为国家和地方培育了众多优秀人才,书院的繁荣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苏州科甲盛况。  相似文献   
13.
周代冠服制既是古代服饰制度的开始,也是古代服制的典型代表。与礼制密不可分的周代冠服制体现了“差序格局”的礼仪特色。而这种礼仪特色则是效法“天地秩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周礼  范成梅 《培训与研究》2006,23(11):97-98
紫阳书院是我国教育史上商人办学的成功典范,它的经费来源及经营管理与传统书院有很大区别,经营灵活、管理周密是其保持长期不衰的重要原因。其成功经营的经验对我国民办高校的经营和管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民歌一方面要吸收传统民歌的艺术营养,保持民歌的乡土性和通俗性特点;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新的时代特色。这二者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文人创作的字样新民歌目前佳作不多,主要原因是词曲作者对民歌的乡土性和通俗性特点有所忽视。本文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新民歌的歌词应反扑归真,从大俗中求大雅,新民歌音乐应在保持民歌宝贵的音乐特色的前提下进行完善和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具体分析了紫阳民歌音乐的地域特色和外来民歌对紫阳民歌音乐的影响,论证了紫阳民歌"南北兼容"的特征:既有北方民歌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民歌的柔美秀丽。  相似文献   
17.
民歌是民俗资料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民俗的一种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紫阳民歌的整理和分析,努力发掘其中有关紫阳民俗的艺术表现内容,并结合紫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解说。全文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介绍和解说了紫阳民歌中所表现的紫阳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  相似文献   
18.
紫阳民歌作为紫阳县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目前尚未形成品牌优势.建设紫阳民歌的文化品牌当前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以山歌和小调为挖掘整理的重点和加工、创作的主攻方向;创作新民歌要保持民歌乡土性和通俗性的本质,与伪民歌划清界限;要重视培养和宣传自己的歌手.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声母、韵母、声调为研究对象,对紫阳方言的语言系统进行分析,探索了该地的方言规律,总结了其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20.
《清明上河图》中人物的服饰,多为宋代的一般服饰,描绘时间以清明时节为主,图中人物的服饰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真实生活和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