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体育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彝族服饰的产业化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实业界需要对彝族服饰文化产业的市场定位与目标客户群进行明确划分,政府部门应为服饰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理论界则需要进一步思索探讨几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22.
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改革是一场重大的军事服饰改革。文章通过分析胡服改革的目的及意义,发现它对武术"标准化"战略和武术产业化发展背景下的现代武术服装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针对武术服装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现代武术服装的发展要方便、实用和标准化,并从服装设计色彩、款式、面料和品牌建设四大方面具体地阐述了武术服装标准化的要求,希望为武术服装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3.
雷电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6(3):I0005-I0007
中国传统纹样的审美特征与吉祥寓意常常作为服饰创意设计的借鉴要素,其设计运用既有传统纹样的形似借鉴,更有传统精神本质的神似变化和创意再造。中国传统纹样是现代服饰创意设计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4.
紫阳民歌兼容南北,独具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真挚、热烈、质朴、奔放的情感张力,正是紫阳乡土居民对自己所栖息的家园的深度认同。在其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感内容里,充溢着大量的抒情符号。从艺术符号学出发初步分析紫阳民歌的抒情符号,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饱含在紫阳民歌中的蓬勃昂扬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5.
紫阳民歌和紫阳人生产生活、精神面貌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首先,紫阳民歌产生于紫阳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紫阳人特有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态度的基础之上。其次,紫阳民歌反过来又滋养着、浸润着紫阳人,一则让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上浓郁的艺术气息和审美价值,二则紫阳民歌又陶冶了紫阳人的精神,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提高了他们的艺术气质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6.
论陕北民歌与陕南紫阳民歌中劳动歌曲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和陕南皆为陕西省民歌艺术非常发达的地区,但两地的民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陕北民歌与陕南紫阳民歌中劳动歌曲的比较分析,发现其分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差异,并认为这些差异是由两地地域条件和人民生活态度、精神风貌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7.
《嫁嫂》开创了"紫阳民歌剧"这一新的地方戏曲艺术体式。从文本的角度分析,其普世价值的戏剧主题、强烈的喜剧效果和极富生活情趣的戏剧语言,使剧作充满了艺术魅力。《嫁嫂》的成功,对于当代中国戏曲的创作与改编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紫阳民歌对人类爱情生活的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描写,对人类的情感本质进行了有深度的表达。在精神向度的追求上,紫阳人个性乐观、注重情感的过程,极少“苦情”的表达;在两性关系上,紫阳民歌突出女性的优势地位,封建宗法观念淡薄,这与其地域环境有关,也是中国爱情描写中非常少见的现象,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29.
叶娇 《家教指南》2011,(5):82-86
关于唐代服饰或敦煌壁画供养人服饰的研究颇多,但探讨唐代敦煌民众着装的论述却甚为罕见。文章利用敦煌写本文献《杂集时用要字》与《俗务要名林》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对唐时敦煌一地的民众服饰从男子着装、女子装束、妆饰妆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
戊戌政变后,翁同龢收到北京友人电报及写密信给此友人,其时他并不在家乡,而是在南昌藩司衙门。北京友人是军机大臣、嘉定人廖寿恒。张子扬,嘉定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任常熟市中高中俄语老师。在没有见到密信的手迹前,应尊重《光明日报》编者鉴定的结论。近人质疑此密信真实性的论据不是预期理由,就是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