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4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从程度意义分析,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语音形式和不同的语法结构都会造成形容词重叠式程度义的差异,于是一些重叠式之间会构成等级序列。从形象色彩分析,除ABAB式以外的形容词重叠式通过重叠强化事物的某种性状,加强描写性和状态性,从而使得表达更加形象生动。从感情色彩分析,一些重叠式的感情色彩与基式相比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2.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新增了唯谓形容词,但唯谓形容词的研究还不充分,科研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教学语法应侧重系统性、易于教学,唯谓形容词的立类缺乏充足语料的支持。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中副词的所属词一直有变化,一些词是否为副词值得探讨;主语位置上的“副+名”存在矛盾,如果认为是状语,它不符合状语的特点和要求。如果认为是定语,则不符合副词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03.
《中华同义词词典》共收录13组三项式形容词,在释同义、异义两方面都存在着释义模糊性问题。释义的模糊是基于词义的模糊而产生的,多数情况下可以借助配例得到补充。配例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这就需要通过对比分析、语境填充等方式以求完善。  相似文献   
104.
两岸客家话有一个形容词词缀"滚",含义是"……的样子",用于单音节象声词或动词的重叠式后面,构成"AA滚"式形容词,用来形容连续不断的声音或连续不停的动作行为。它在两岸客家话中非常普遍,对此做一个综论,归纳其用法、表义,并解释其来源。  相似文献   
105.
状态形容词中“~然”式是其典型成员,具有有界性和临时性特征,主要用于描摹事物的某种状态,增强生动性和主观性。《大唐西域记》中“~然”式状态形容词在说明语篇和叙事语篇中的分布不同,是说明语体和叙事语体对“~然”式状态形容词具有不同程度选择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6.
辩析英语分词与分词形容词在四个方面的细微差异,探讨英语分词形容词在用法上的四个方面的特性,对分词形容词的种类、特征、区别及功用进行系统的归纳,为英语分词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7.
论汉语中的"SL+A"和"A+SL"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同时进入"SL+A(表度量衡的数量短语+形容词)"和"A+SL(形容词+表度量衡的数量短语)"结构的形容词有"重、高、长、宽、深、厚、粗"7个."SL+A"结构在句中作定语、谓语、补语、宾语、主语;"A+SL"结构在句中作定语、谓语、主语.两种结构可以相互转换,但"SL+A"比"A+SL"的使用更加灵活、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探讨汉语空间量构式的历时变化,注意到:1)上古、中古汉语只有(A)形+数量没有(B)数量+形;B式初见于唐诗,大多还可以看作连谓结构,同时已发展为典型的空间量构式;宋元明清时期B式进一步发展,A式逐渐萎缩。2)典型的B式是名词性偏正结构,是通过重新分析从唐诗中糅合的连谓结构语法化而来。3)B式能够语法化并最终趋于取代A式,与相关构式(数量名结构、平比句)历史演变的类推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形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他类实词相比,形容词重叠在形式上的突出特点是:重叠类型繁多、整体格式丰富、同一基式多样。重叠类型繁多主要与形容词基式的类别有关,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分别有它们独有的重叠格式,如AABB、BABA、BAA等格式,也有它们共有的重叠格式ABB式。整体格式丰富可以从词的构成、词的色彩等多角度考察,格式丰富的原因主要与词语义的对称性,句法的多功能性以及及语用的描写性有关。同一基式丰富指的是同一基式可以有多种重叠格式。  相似文献   
110.
“唯谓形容词”应该是只作谓语的形容词,但目前论著中论说的“唯谓形容词”都不“只作谓语”,其中一部分或为动词,或为语素,或为成语中的一部分,其余的虽说都是形容词,但却可以作中心语、作补语、作状语,它们都不是真正的唯谓形容词。从目前已有资料来看,“唯谓形容词”的存在是大可怀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