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2052篇
科学研究   198篇
体育   106篇
综合类   15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造成信贷传导渠道日趋萎缩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巨大存差的存在;二是资金分布的结构性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政府相关部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应相互协调,促使信贷传导渠道的疏通。  相似文献   
52.
创新教育:广告教学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广告的核心在于创意,其魅力也在于创意,而创新是创意的本质特征。在广告教学中开发每个人的创新潜力是广告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创新教育是广告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53.
新形势下,深化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研究生党员自身素质,对加强高校党建的总体部署等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受学生身份的限制,高校研究生党员理论教育重于实践锻炼的问题较为普遍,为解决此问题,文章探索以学生党支部与社会性党支部共建为依托的研究生党员教育方法,最后提出具体实施步骤及推动其常态化的举措。  相似文献   
54.
在社会组织部门的划分中,高等学校应属于社会领域的第三部门。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教育服务活动,是可以由接受入进行自由选择的市场行为,不是政府的行政行为;根据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理论,高校的学费收入是对接受教育服务正常支付成本的补偿,不属于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不同于其它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属于非财政性资金性质。因此,笔认为:高等学校的财务预算,是作为一级法入的高等学校实施内部控制的手段,已经不完全是政府公共财政预算的范畴;在现实条件下,将高等学校财务预算汇总进入政府财政预算的做法和把高等学校学费收入纳入财政统管或进行国库集中支付,不仅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政府管理角色与管理职能的转换。  相似文献   
55.
徐国志《蓝色诱惑》中的爱国思乡主题继承了中国新诗传统,华侨生存状态和故国情绪是作关注的重点,歌咏“家园”和“爱”都倾注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不时有高妙的哲思。  相似文献   
56.
五、六十年代苏联诗歌引以自豪的是呼应所有“永恒”主题的抒情诗。“永恒的主题”使抒情诗打破统治文坛多年的“颂体”,走向新生与繁荣。一方面,老一代抒情诗人重新得以肯定,新一代青年诗人开始崛起;另一方面,诗歌的题材更为宽泛,风格呈现多样化特征。“永恒的主题”无疑在表现自我、抒发性情方面找回了真实鲜活的生存个体———“自我”。  相似文献   
57.
对于《汉宫秋》主题,传统认识有两大误区,即过分注重了王昭君形象的历史性和错误观照了作者的民族情结,从而导致理解与文本间多重矛盾的产生。根据对作品及作家的整体理解与剖析,《汉宫秋》是作者命运人生观的一种文学化图式,富有哲理意味。  相似文献   
58.
综观元代散曲作品,叹世隐逸和纵情声色这两类题材显得较为突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从客观上讲,是散曲作家的创作受元代特有的文化教育制度及选仕制度的影响;从主观上讲,则反映了他们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重新建立价值观的心路历程,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旧价值观的摒弃及对人生,社会的重新思考,正是这两类作品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9.
通过分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主题,探讨这部小说的表现艺术。福克纳是以时空跳跃的叙事模式、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和丰富多彩的象征隐喻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的。  相似文献   
60.
文龙对于《金瓶梅》的主旨有着独到的认识。在考虑《金瓶梅》是否是淫书时,其把思考的重心放在读者身上,认为读者的素质是理解《金瓶梅》是否是淫书的关键;他还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来思考《金瓶梅》的“四贪”问题,认为深层次的快乐来源于心灵的自足而非欲望的满足。另外,他还指出《金瓶梅》是有慨于世事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