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0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3076篇
科学研究   31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34篇
综合类   171篇
信息传播   1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362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We studied the occurrence and nature of learningin a university first year Introduction toGeomorphology course, and its relations with priorknowledge taught in a prerequisite course, and withthe prior knowledge in the to be learned subjects. Tendimensions of knowledge were tapped before and afterthe course by conventional and cognitive structuremeasures that were derived by the concept mappingmethodology. The fine-grain analysis of learningoutcomes yield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a) studentsacquired only a small portion of the content in thecourse Introduction to Geomorphology, (b) the prior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knowledge did notaffect the learning of the new geomorphologicalcontents, (c) the minor effects appeared within ratherthan across knowledge dimensions, and they affectedmainly the learning of smaller knowledge units, and(d) concept definition cannot be considereda valid probe of knowledge.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prior knowledge question thecentral, global and undifferentiated role that schematheories ascribe to prior knowledge in futurelearning. They call for greater reference to theexposed dimensions of knowledge by suggestingadditional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sequencingof courses, as well as to the acquisition of complexknowledge with partial meaning of the basic knowledgeunits, and the use of new cognitive structure probesof knowledge.  相似文献   
82.
本文就大学生听力训练的三种学习模式进行了实验,并结合认知学习论和“母语-英语知识-认知双元结构”的相关理论,对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3.
用户认知观视野中的情报检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溯了情报检索的历程及研究的重点线路,分析了传统的情报检索及情报检索系统存在的一些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指出了应从用户认知观角度来探索情报检索研究,说明了用户认知观的研究对情报检索理论带来的影响,并从用户认知观的角度对情报检索系统的开发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84.
陈文沛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91-1396
基于178家企业的样本数据,研究关系网络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内在机制。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关系网络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创业机会识别,还可以通过认知和经验学习以及实践学习间接预测创业机会识别。此外认知和经验学习对创业机会识别的预测作用相同,认知学习相比于经验学习对实践学习的预测作用则更强。  相似文献   
85.
直觉在创业者决策实践中至关重要,但理论界对此却关注不足,国内相关研究尤为匮乏。从直觉与创业关系出发,提炼创业直觉概念内涵,剖析影响创业直觉的内外部因素及其作用过程,挖掘创业直觉对创业者、创业行为和新企业的作用机制,据此构建了创业直觉研究的理论框架。框架关注创业直觉的驱动机制、本质特征和效应机制三个环节,兼顾中间机制和边界条件,明晰了相关理论基础、研究视角、分析方法和研究内容,对开展实证研究和情境化检验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6.
现代日语量词"本"的原型用法是表示细长物体的量,其扩张用法是表示运动时有轨迹的物体的量,边缘用法则是表示没有具体形状、但是内容上连贯,或时间上先后发生的、属于一个完整事件——比如人类的语言活动"记事"、"连载"、"讲演"等较新事物的量。另外日语中量词的使用,因不同事物,以及同一事物不同状态而不同。  相似文献   
87.
本文拟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探讨"V+个+VP"这个汉语中常见结构在形式、功能上的独特性。我们认为"V+个+VP"是不可替代有着独特构式义的构式,具有以下两个主要语用特征:表达"随意,彻底"等特殊情感;"个"突出焦点的作用。在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由同一层面的五个图式构式经过传承压制而成,而具体构式又是图式构式的例示,双方互为理据性。形成了由处在两端的原型子构式(动宾构式和动补构式)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连续体构成。  相似文献   
88.
二语习得研究中对显性与隐性学习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从基于认知心理学对二语语法学习所作的研究来看,显性和隐性学习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学习机制。因此,在二语语法教学中,应把显性和隐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动态平衡的语法教学模式,使两种学习机制的效用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共同提高语法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家长和教师亲师互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家长亲师互动整体水平最好的是策略互动,其次为认知互动,最后为情感互动。而教师亲师互动中最好的是情感互动,其次为认知互动,最后为策略互动。(2)家长亲师互动在性别上只有认知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更好;在文化程度上除策略维度没有差异外,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0.
二战后,为满足以色列儿童心理成长和能力促进的实际需要,以弗厄斯坦为代表的以色列教育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中介学习经验理论并将之应用于教育实践。该理论从教授者与学习者间交互作用的视角看待学习者的认知发展与学习,主张个体的认知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授者在中介学习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有益的中介策略指导和训练儿童,以促进他们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改善,并推动其学习潜能的实现。该理论的实践应用包括:1)构建学习潜能评估工具,用它评价个体认知能力的改变,诊断个体的认知缺陷;2)设立工具强化程序并施之于教学中以巩固儿童已改变的认知结构。中介学习经验理论对于在测评和教学中动态把握和促进巩固儿童的潜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