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6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王维诗中25个颜色词共出现306次,从宏观层面可将其概念义分为造字本义、色彩义、普通名词义和抽象引申义四类,从微观层面上可分为象征义、通感义、借代义、情感义、动态义等五种附加意义。王维诗中的颜色词中可系联出四组同义词,为表达修辞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选择。  相似文献   
22.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不外乎是色的世界;味的世界;音的世界;触的世界。我们鉴赏这个世界,最能引起美感的,要算是音与色的世界了。其中最具有刺激力的是认识色的世界。色彩因人的心理感觉情绪不同分为不同的色感。色感与人们的观念、信仰、风俗、习惯往往连合在一起,从而发生种种不同的意味和感情,色彩也就有了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3.
屈赋是在荆楚原始化土壤中孕育出来的艺术之花 ,其代表作《离骚》具有浓厚的原始文化色彩。诗中肇赐嘉名、陈辞重华、上下求女、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西北等重要环节富含原始文化内涵。比兴手法所表现的好修之志贯穿《离骚》脉络的始终 ,这一手法是以巫术原理——相似律——为思维基础的 ,较《诗经》保留了更多巫术色彩  相似文献   
24.
中亚国家发生“颜色革命”的内因表现在:经济衰败,执政的绩效合法性不存;民主形式化,政府管理失控;腐败现象严重,政治权威弱化。其深刻教训是,必须以发展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社会公正,小心“民主”陷阱,以此为鉴。健全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本思路是:重塑公平正义、发展特色民主、严惩腐败不作为。  相似文献   
25.
讨论了颜色产生机理,类型,生理功能及化合物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26.
围绕如何使学生在教学中迅速提高对水彩画的认识,掌握水彩画技能的主题,从引导学生了解水彩画的特点、学习特殊的材料和技法以及如何进行写生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设计与生活内在关联的角度从壁挂与室内空间、壁挂与室内色彩及其和谐统一的要意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壁挂艺术在现代生活室内空间和居住作为。  相似文献   
28.
由于司马迁处于逻辑性思维高度发达的时代,因此《史记》中据实而录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渗透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观察和认真反思.《史记》记载的许多历史人物往往成为一类高度的典型;它所展示的历史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则因其体现了社会的本质和生活的必然而不断在历史上重演、复现.《史记》提出了大量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人生命题,因而它超越了实录的历史和形象的文学而步入了哲学的境界,呈现出象征主义色彩.司马迁记载历史人物时在实录的基础上对之进行了清醒的选择,这体现了《史记》象征主义的自觉意识.同时司马迁对历史现象的悲剧主题体会尤深,这就使《史记》的象征主义具有了悲剧色彩.《史记》象征主义的方法学价值正是在记叙和观照中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29.
一般认为,色彩教学应教会学生怎样观察认识色彩、怎样诱发色彩想象能力怎样在作品中组织与表现色彩。这里,本文认为色彩教学应先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30.
秦汉绘画颜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绘画,雕塑和印染工艺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秦汉时期对色彩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彦是彩绘的物质基础,中国绘画彦制造的五大原料来源,在汉代已经齐全,其绘画颜料的制作应用的成熟,对我国绘画颜料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为我国古代绘画处于世界绘画史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