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7篇
教育   1417篇
科学研究   35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68篇
综合类   12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本文提出了一种移动话务的潮汐效应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基带资源池技术,以达到提高基站利用率和降低建网成本、降低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2.
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国内外表象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评述了表象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分析了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各种因素,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3.
高校开展中长跑教学的现状及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与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与动机进行调查。揭示了高校中长跑教学的难点及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增加趣味性教学内容、运用启发性教学、变换跑的形式、变换练习的环境和游戏比赛法等手段。  相似文献   
114.
体育健身锻炼效应是由不同因素组成的。通过对社区化人群健身锻炼多因素组合影响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不同年龄组健身锻炼心率负荷参数,旨在为指导大众健身锻炼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5.
为评价科技期刊的社会效果,提出了一个数量化的指标体系。对科技期刊的相对利用量、相对发行量、相对回收量、活跃度、综合社会效益值以及政治标准系数等六项评价指标,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分别用公式列表计算,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即可提出社会效果最佳科技期刊的排列名次。  相似文献   
1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简化太极拳的特点,以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采用讲解与示范教学法、完整法与分解法、分组实习法等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观察、理解太极拳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7.
思维定势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文章通过实例 ,阐述了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化学中的消极作用及其克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8.
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负面效果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冉强辉  祖丽 《体育科学》2006,26(11):34-4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负面效果的成因进行探析。认为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负面效果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法制约束因素、经济利益因素、社会监督因素、内部管理因素、行业自律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网络传播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主观原因主要有职业道德因素、社会责任因素、“三观”异化因素、迎合趣味因素、文化修养因素和贯彻规则因素。提出减少我国体育新闻传播负面效果的对策;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高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健全体育新闻法制体系、规范体育新闻媒体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各方对体育新闻媒体的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9.
在关联理论的研究中,诗意效果是指言语的特别效果,它通过言语一系列弱隐含的实现,获得其最佳关联。诗意效果产生于大脑的一种特别的活动过程,它以广泛的一系列情景假设的启用和连接为基础,为人们在搜寻关联理论对它的解释过程中所触发。  相似文献   
12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objective possibilities of Swedish schools to offer an equal and functional pedagogical practice for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data consist of policy documents,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teachers, and head teachers in three educational settings distinguished by different social demographics. The focus allows for a comparative understanding of how tangible objects generate formations of schools as a relational phenomenon depending on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social background of students. The article indicates that the impact of materiality lies in its preceding power. It shapes the condition of institutions visualised in architecture, buildings, and the quality of and design of facilities and artefacts. From this material root emanates schools’ values, appeal, social status, and pedagogical organisations – school effects – that empower or weaken the school’s attraction and self-confidence. Different materialities influence each school’s institutional habitus, producing school effects with unequal education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