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4篇
教育   275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1.
农村税费改革作为新时期农村税费制度的一次强制性制度变迁, 对乡镇财政收支产生了深刻影响。税费改革前后, 乡镇财政收支一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 另一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延续性。为此, 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同时, 必须加快相关制度的创新步伐, 力求实现乡镇财政收支问题的“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42.
本文通过用D—语言定义函数的极限,给出函数极限的有关定理及其否定形式,进而论证了极限的ε—语言定义与D—语言定义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43.
对实商品空间利用其中的可数稠子集, 构造了一个效用函数, 进而延拓到该商品空间, 并保留了函数的连续性, 从而解决了连续效用函数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44.
有限闭区间上几类函数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有限闭区间上几类实值函数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5.
计算机语言课程内容的连贯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课程知识的连贯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现行的计算机语言教材上却见不到类似于其它课程中起总结、概括作用的绪论部分。本针对这一问题,以c 语言为例,给出了内容的总体结构框架,并讨论了各节点知识之间存在的渐进性、相似性等关系,从而使c 语言的众多知识可以连贯起来,并在实际教学中作为前言部分来介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6.
一致连续与非一致连续是数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本文从G.康托尔定理出发,清晰的给出在任意区间的函数一致连续的条件,并且讨论非一致连续的简单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47.
科学观念至少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科学的结论;一个是科学的原理。是科学原理决定着科学结论。西方文化是数学的分泌物,是产生西方文化的科学原理。不掌握这个科学原理,回避这个科学原理,就难以准确理解西方文化,包括“后现代”的内涵。文论创新要走“中西融合”之路,没有数学的参与岂能融合,又岂能创新?于是就不得不请教数学。  相似文献   
48.
通过构造第一纲集的方法证明了每个到有限维空间上的锥连续映射都是通有连续的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49.
从《票据法》第30条条文来理解,似乎是否定了空白背书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该务存在着立法上的漏洞,在实践中也欠缺可操作性。从各方面综合衡量,我国票据法应当立法承认空白背书的法律效力。最高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9条从司法的角度肯定了空白背书的法律效力,但是无法解决各种票据转让形式下空白背书的连续性问题,应当对其作扩大解释,并结合背书的基本原理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50.
This paper reports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of the literacy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 of general primary teachers (Key Stage 2) and post‐primary science teachers (Key Stage 3) within two clusters of schools. The study also explores the possible impact on pupils of any difference in the language climate which may accompany them on their journey across this curricular interface. Interviews with science managers and teachers suggest a quite restricted view of literacy is taken in both phases of schooling with no evidence of any practices which may support the notion of curricular continuity.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he introduction of scientific terminology, writing, reading and classroom discussion were reflected in pupils' accounts of their experience and clearly posed a problem for some. We suggest there would be merit in teachers adopting a much wider perspective on literacy which recognises th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ing the interrelated strands of “general literacy” and “the discourses of science” alongside “learning through language”. By addressing each of these domains, and sharing practice across the key stages,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coherent approach to “language, literacy and science learning” may result, in turn helping minimis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language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