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54篇
科学研究   2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介绍评述了陈培基先生研制主编的《部首号码多用词典》这一新近出版的辞书,认为该书具有人机两用、易学好用、用叙广泛、富有新意等方面的实用价值。它将受到中小学生和教学工作的欢迎。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从词典学的角度出发,结合FUDGE标准,探讨"新词"的科学界定问题。时代的快速发展给"新词"的科学界定带来了新的挑战,笔者通过将新词界定的传统方法和新方法进行比对,发现"新词"的界定不是一个单凭几条规则或原则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项融考据和预测性研究于一体的工作,不仅涉及"新词"的频繁性、受众性、广泛性、衍生性、延续性,而且还涉及其他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93.
成语"措手不及"在中国古代四大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共出现53次。在以上四部小说有代表性的现代英译本和汉英词典中,该成语也都有多种英译文形式。文章主要对这些英译文形式进行分析,指出汉英词典中词条的英语对应词的不足。  相似文献   
94.
《史记》专书词汇研究可使我们对《史记》所处时代的语言词汇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为大型辞书编纂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在《史记》中存在大量含有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它们在形式上表现为多种关系,正是《史记》时代单音节动词双音化的真实反映,也反映了《史记》时代词汇的丰富程度。  相似文献   
95.
以人名为标目的款目索引为例,在GB18030-2005语境下设计程序自动排序款目索引并生成工具书辞条目录。研究结果表明,所编制程序方法得当,功能确切,易于扩展以应对更复杂的排序逻辑,有效节省工具书编撰人员、出版社编辑等相关从业人员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96.
方言词典编纂中,考求和使用本字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用字考究、释义确当的方言词典可以为通语词典的编纂及汉语词汇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在现已出版的几部西北方言词典中,偶尔可见本字失考、用字不确的现象及其他一些可资商酌之处。文章通过实例辨析认为,方言词典用字在注重“溯本”的同时,还要注意从“俗”从众;应适当克制使用冷字僻字;本字待考的词语,可采用通行辞书中的写法;推溯词源和考求本字时应注重与姊妹方言的对比解证。  相似文献   
97.
假借本无其字,通假是古人写的别字,词典的注音与释义需要对这二者有所区分。假借造字形成古今字,古字注音当以古代韵书作依据。今字音有变化的应注出区别;通假字今音与本字音不同,宜遵“读以本字”之训注本字音。假借造成古今字以不用“通”字为是。词典在通假义列立上错收与漏收较多,没有严格按通假义的概念去把握,没有注意通假时限,没有注重词义、声韵分析,对训诂术语缺少认识,盲目信从旧注,有的回避书证,避繁就简,大量歧异都缘于对通假义的认知。后起字之间的借用,词典可取用“通”字。  相似文献   
98.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不应局限于词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它的内容应该要更加丰富,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词汇本身,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记忆、使用词汇的方法,包括学习词汇的文化内涵、了解词典使用方法、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运用联想记忆法、掌握词根及前缀、后缀的知识并注意对词汇进行深加工以及词语的搭配知识。  相似文献   
99.
本文对中国的三部和英国的一部翻译词典的简要利弊分析,认为我国翻译词典的编撰已经逐步成熟,并趋于完善,但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及我国目前的翻译研究还相对西方落后的状况,我国的翻译词典编撰工作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0.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非任意性双重属性,即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原本是任意的,没有必然性的;但二者的关系一经固定之后,就具有了约定俗成的规定性。此后,用已然的语言符合来组织另一类语言符号时,就必须遵守这种先在的规定性,这就形成了汉语的理据性,而在汉语中,尤其是在汉语方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