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85篇
教育   2972篇
科学研究   34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21篇
综合类   23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通过对中西服饰审美意识的差异及其产生根源的深入探索,使我们更好地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把握西方服饰的精髓,树立国际化审美意识,以尽快融入到国际服装大潮流中。  相似文献   
32.
一类非线性时滞差分方程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非线性时滞差分方程xn+1=xnexp[rn(1-xn-k)]n=0,1,2,…;x-k,…,x-1≥0,x0>0其中|rn|是非负实数列,k是正整数,本文获得了方程的每个正解关于正平衡点振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33.
论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首先论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综合型思维与分析型思维,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等四个方面,然后分别论述各个方面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并用《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的一些例子来论证其影响。  相似文献   
34.
汉英成语和习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若用来比喻事物,其表述过程往往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地方色彩、历史色彩和文化背景;在特定情况下,它们还与自然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互译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从而能够准确地表述和传递原意。  相似文献   
35.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学的创始人,两人都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孔子和老子都生活在战事频繁的春秋时期,他们的传世著作或言论中不乏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探究。两人在战争观上有相同观点:反对暴力,拥护正义战争,主张““慎战““。但在方法论上侧重点有所不同: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提倡““教战““的思想;作为哲学家的老子通过对历史上兴亡更替的深刻考察,就军事辩证思维、战略战术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兵道““思想。  相似文献   
36.
通过分析两种电位差计的结构,讨论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37.
采用统一的方法对定态传热逆流和并流的平均温差进行了推导。推导过程无需假定冷热流体的特定流向,并利于得到对数平均温差“同侧相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38.
各民族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造成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差异。这一差异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和语篇组织结构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英汉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形式差异的比较,能使语言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差异,使他们能有效地用英语进行表达,克服交际失误和交际障碍,达到沟通思想、传达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郑珍作为近代“宋诗派”的杰出代表,秉承宋诗派的诗风,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使其诗歌自成一家面目。通过对郑珍与韩愈、白居易、苏轼三住大家的比较,可以发现郑珍凭其深厚的经学积淀。渗融以时人鲜有的健康心态——率真、豁达的个性,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诗风:于苏诗的横肆中见纯真,于韩诗的雄奇中见质朴。于白诗的平易中见不俗。  相似文献   
40.
中西广告文化在宏观层面上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和合与分析,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是中西广告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