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4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教育   3139篇
科学研究   85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47篇
综合类   30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is paper explores experiences that remained salient in the memories of former participants in three nature-based programs in Colorado, five to forty years after childhood involvement. Interviews with program founders and staff, archival research, and observations of current activities provided an understanding of each program’s history, mission and educational approach. In this context, 18 former participants were interviewed about program experiences that they remembered and program impacts on their environmental identities and academic or career choices. Results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lens of social practice theory, which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s. Results showed that social practice theory is a useful framework for interpre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social environmental identity, but an ecological identity that forms through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natural world is an important complementary concept.  相似文献   
62.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on-line situated assessment tools for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systems. Based on an ecological psychology approach to situated learning, a graph theoretic methodology is applied to monitor students' performance (solution paths) throughout the learning activity. Deviation of the student's path from the target (expert) path generates indicators which can function as alerts to the student and to the instructor.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in the dribble files and presented visually enables the instructor to identify problems quickly and intervene appropriatel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ology is explored in case studies describing three instructional systems that teach (1)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2) principles of hemodynamic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and (3) orthodontic treatment,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63.
《老子》生态智慧与生态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化。该文通过对老子丰富的生态智慧及其核心概念“道”和“无为”的重新解读,为生态教育实践提供了生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甘肃省生态足迹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分析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文章应用该方法对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在1996-2003年间,每隔一年计算出甘肃省的生态足迹,以此来对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度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人均需求足迹整体为上升趋势,人均供给足迹整体为下降趋势;生态冗余只有1996年为正,即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其余4个年份均为负值,即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历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的各组成土地类型中,化石燃料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的两个组成类型,其次是草地;在人均生态足迹供给的组成中,耕地和草地是最主要的两个组成类型.  相似文献   
65.
河北省咸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平原是严重缺水地区,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致使河北平原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河北平原同时也藏有大量地下咸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成水资源,是解决河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关键问题,从河北平原咸水分布、储量及咸水在工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分析了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咸水的优势与意义。  相似文献   
6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最活跃的成分.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内涵意义的异同进行分析和比较,揭示了在两种语言种动物词汇的内涵意义的非完全对应性.  相似文献   
67.
目前,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围绕重庆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就重庆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生态责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8.
成语由于其言简意赅、形式简洁,历来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语言材料,大量含有动物寓意的成语更是在人们的语言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直译与意译两方面来谈论英汉两种语言中那些富于形象和比喻的动物成语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69.
道家道教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和规范。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传统伦理学相比,既有共通之处,也有独到之处。前者为它与当代生态伦理思想相互衔接提供了可能性,后者显示了它对丰富和发展当代生态伦理学的价值。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之间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深入研究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对建构和发展当代生态哲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0.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河流域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特征对当地生态环境起主要的控制性作用,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土壤和水等环境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脆弱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草场退化、水资源减少、植被单一、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从恢复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探索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恢复重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