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84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71篇
教育   12496篇
科学研究   32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32篇
综合类   417篇
信息传播   17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595篇
  2013年   1130篇
  2012年   976篇
  2011年   1023篇
  2010年   762篇
  2009年   657篇
  2008年   873篇
  2007年   1025篇
  2006年   1001篇
  2005年   855篇
  2004年   829篇
  2003年   741篇
  2002年   516篇
  2001年   365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81.
分析了非专业数学学习中的理解障碍,教学中不要把概念的推理证明当作惟一的教学方法,利用实例类推法与实例归纳法也可以教授数学新知识。  相似文献   
82.
中国教育现代化区域聚类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的方法 ,构建两维指标体系 ,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社会经济和教育现代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 ,初步揭示了各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不同特征 ,在此基础上 ,提出各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策略 ,为分类指导、分区推进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83.
学风建设深层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学风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全面负责。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是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84.
恩师孙喜亭先生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思想家,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教育研究的积极推动者、研究者和传播者的杰出代表。孙先生的许多著作都是把马克思主义教育普遍原理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是在密切关注中国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教育问题观察研究的成果和理论求索。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具有主导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孙先生为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形成、传播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5.
信息时代的来临和大众阅读需求、阅读习惯的改变,使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翻译的定义,翻译应体现时代性,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信息时代的翻译教学,除了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还要重视学生现代翻译理念的培养和现代翻译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86.
培养高职生良好职业素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是高职生成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是高职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培育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举措。潮商文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培养高职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教育资源。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开发利用潮商文化资源,着力培养高职生良好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87.
高校定位是高校对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建立在高校定位基础之上的组织化过程。高校分类只是对高等教育系统秩序认识的特例,仅仅用高校分类与自生秩序相结合来建构高校定位机制是不够的。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一个组织化过程,既有人类理性的安排,又有自组织方式。因而,高校定位应该由政府宏观引导、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理性选择三者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8.
自由:教育的伦理之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是指向人的,而人应当是自由的。自由是教育价值合理性的内在根据,是教育德性的根基。一切教育的核心或关键就在于使人成为自由的存在者,教育价值合理性的依据应当指向人的解放与自由。培养自由能力、塑造自由精神、养成自由人格是教育自由的内在规定。善的教育必须致力于为人类自由而斗争。  相似文献   
89.
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导向鲜明,寓意深刻,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良好社会道德风尚,进一步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正显现出愈来愈巨大的作用.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赖于有效的教育.形成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是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0.
Learning support assistants (LSAs) gained more political and academic attention in Britain after Estelle Morris announced that schools of the future would include more trained staff to support learning to higher standards. LSAs, thus, should form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ulture of all school departments in Britain, including physical education (PE). The paper uses Antonio Gramsci's concept of hegemony to explore the processes and practices that shape the views and experiences of LSAs and ultimately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facilitate an inclusive culture in PE. A web survey gathered the views and experiences of LSAs vis-à-vis the inclusion of pupil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 in mainstream secondary school PE in North-West England.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tailored design method participant contact strategy resulted in 343 LSAs starting the web survey, with 154 (45%) following it through to completion. All quantitative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Microsoft Excel whilst qualitative data were subjected to thematic analysis. This entail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curring themes and patterns present in the data.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hegemonic status of English, maths and science when it comes to the allocation of SEN resources, which most LSAs support and often reinforce. PE is particularly disadvantaged in this hierarchy of subject priority. The majority of LSAs have not received PE-specific training, which brings into question their ability to facilitate inclusion in PE. Moreover, many schools do not appear to value the involvement of LSAs in the planning of differentiated lessons, which could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E experiences of some pupils with SEN given that LSAs are perhaps most aware of the specific learning needs of the pupils they sup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