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篇
教育   150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屈骚鲜明的语言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其缘情重丽的特征。比兴、设韵、错落、对偶、铺陈,以及语气助词“兮”和结篇所用“乱”皆使诗篇形式华而,情长意绵。其语言艺术与中国传统诗词也有着诸多共通性,并且表现出国人共同的诗歌审美心理特质与情趣追求。  相似文献   
42.
大学教师的仪表,对学生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培养学生如何做人,造就其全面素质方面,教师的仪表美能发挥出其他手段难以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张岱小品文在题材上以俗为美,注重节令民俗、人情世相、市井艺人的描写;在艺术上融俗于雅,吸收通俗白话之长,借鉴通俗文艺的一些表现手法。张岱在生活方式上的"入俗",思想意识上的"崇俗"以及创作观念上的"尚俗",是其小品文融俗于雅审美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王僧孺是南朝宫体诗人,他的诗歌特色,古人谓其"丽逸"。据王氏诗作考察,其诗"丽逸"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在内容上,多用清新亮丽的景致来抒写忧愁的情感;二、在结构上,重视诗末抒情言志。此二者都能造成一种阅读受挫的诗歌张力。  相似文献   
45.
"信、达、雅"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提出的关于翻译的标准。根据"信、达、雅"的理论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即"直译"和"意译"。本文将通过对《一座长桥》的两个英文译本在"直译"和"意译"方法上的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方面进行比较评析,来探讨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6.
先秦货殖思想家中,对货殖“取予”思想有独到见解的,首推白圭,其“取予以时”思想最具代表性。老子的“欲取固与”思想,孔子的“惠而不费”思想,管子的“形予实取”思想,也体现了“先予后取,以予为取”的精髓。先秦贷殖家白圭及老子、孔子、管子的“取予”思想,独具中国特色,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7.
沈从文和莫言的创作对中国现当代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许多人眼中他们是两个极富个性又缺乏可比性的作家。但在他们建造的"湘西世界"与"高密东北乡"的小说神殿里有本质相同点--对人性自然自由的追求,对雄强生命力的推崇和张扬,以及站在民间价值立场上审视生活在故乡的生命。在文风上,两者各有千秋,沈从文抒情恬淡与莫言特有的铺排狂欢,在文学史上不能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48.
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都市文化语境下,以林语堂为中心的《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等散文刊物,一方面积极顺应读者文学消费的需求,使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市民趣味,另一方面又竭力用文人情致来提升市民趣味,力求达到雅俗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林氏刊物在散文创作上寻找雅俗平衡的努力,为中国现代散文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9.
笔者近日重译了杜波依斯著的《约翰的归来》,本文中作者挑选了挤出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比了原译文和重译文之间的不同,浅析了笔者自己的翻译体会。  相似文献   
50.
韦庄在创作词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深厚的诗学积累的影响,其词中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诗化倾向。这种诗化的倾向主要体现在抒一己之真情、拓展词的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受其诗作影响三个方面。韦词中的诗化倾向对文人词的发展具有创新开拓的意义,成为后世词人"以诗为词"的滥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