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公众参与是档案事业在开放新时期重要的发展途径,统一档案数据库平台的构建是档案扩大提供利用的重大阶段目标。本文将两者结合起来,以百度百科工作模式为参考,以众包理论为基础,提出构建新型众源档案资料库的设想,并从它的概念界定和本身特点入手,探究它在我国的应用意义,可能面临的问题与相关建设。  相似文献   
12.
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维基百科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维客技术及维基百科的由来与发展;通过与传统百科全书的比较,分析维基百科大众编撰、免费共享、动态更新及内容中立等4个特征。并简述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对维基百科条目可靠性和权威性的质疑与批判,基于维基百科的发展政策及目标,从实证和人文价值观等角度对维基百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进行评价及反思,总结维基百科的研究意义,带给人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对《中国日用类书集成》《明代通俗日用类书集刊》等资料研究。认为:从明代晚期的万历年间开始,家庭生活百科全书式的日用类书普遍增加了"武备门卷",其武术文献与时代相近的《纪效新书》《新镌武经标题正义》《武备新编》等兵书可互为校勘辑佚,有些内容为后代所罕见,弥足珍贵。崇祯年间的日用类书把武术文献编在"笑谈门卷",并删去与武备相关的内容,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明清之际武术流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在进行大规模知识库构建时,基于手工方式的构建模式效率较低并且可行性较差,因此,从网络百科中自动地获取海量知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从英文网络百科数据源进行海量知识的抽取,而面向中文百科数据源进行的知识抽取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方法/过程] 为解决中文大规模知识库的构建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中文网络百科架构的大规模知识库的自动化构建方法:在第一阶段,对知识三元组中的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自扩展学习;在第二阶段,基于条件随机场和支持向量机协同分类器,对标注出的属性和属性值实体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预测。[结果/结论] 实验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前人工作在典型中文百科分类页面中的实体识别查准率和查全率分别最高有约10%和6%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直接促进了网络百科全书的诞生。从一开始的传统百科全书的网络版,到目前越来越多的在线编纂的网络百科全书的出现,说明网络百科全书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总结了网络百科全书产生的背景、发展概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史记》在充分展现三千余年历史进程中社会各类人物的同时,也涵括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典章制度等文化成果,记录下人类在天文历法、水利医药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形貌。这种百科全书式的史书形式,既得力于它博大完备的史学模式,也与司马迁本人的史官身份及学游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中文维基百科知识库的基础上,对文本语义相关度计算进行了研究.实验选取了2014年12月15日在中文维基百科网站下载的主题文章,进行处理后作为语义概念知识库.在Words-240测试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基于Word Net的LSA算法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8.
开放百科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参考信息源,吸引了大规模贡献者的参与,然而实践社区缺乏对用户贡献行为可信度的系统自动评估。本文借鉴可信计算的理念,提出了一条基于间接反馈的评估路径,采用分句粒度的文本分析法,以开放百科内容编辑史为数据源展开计量分析,构造了用户间反馈值、剩余贡献比等量化评估指标,并逐步设计了算法流程,以实现对用户贡献行为可信度的系统自动评估。Wikipedia开源数据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表明该评估路径和方法具有可行性,评估结果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应试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应策试而编纂的类书”,“应‘帖经’、‘八股文’考试而编纂的类书”,“应博学宏词科考试而编纂的类书”;“为应试打基础的‘蒙学’类书”等角度,全方位论述应试类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分析应试类书流行的政治文化根源;认为在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已经固定的国度里,统治者需要的人才,是熟悉古制旧事,能为自己的统治寻找到理论根据和实际参考事例的知识分子。而科举考试是统治者网罗人才的手段。应试类书,则从根本上体现了统治者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应试类书的研究,可为当代教育考试制度的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日用类书的史料价值日益引起当代学者的重视,其中的资料对明代社会文化的深入探讨有辅助作用。以专门辑录历史人物故事的《日记故事》为例,从来源、版本、具体表现、继承发展以及多方促进因素等方面对明代故事汇编类日用类书的编辑艺术进行探析,尽量用掌握的资料进行阐释,详细挖掘这一类文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