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202篇
科学研究   7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7篇
综合类   72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知识哲学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给人现成的东西,而在于给人不断创造的“起点”。传统教育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的知识观正受到冲击。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的观点要求语文教学实践应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语文课堂上的“美文听记”、“文化艺术节”活动不失为一种符合语文新课标精神的尝试,是大语文教育观在实践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992.
荀子的伦理思想有自身的特点,与孔子和孟子的伦理思想有所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其更注重大众伦理而非仅仅是精英道德.这种特点和区别反映在荀子伦理学说的一系列核心概念上,这包括:“礼“、“性恶“、“群“、“分“、“伪“、“习“、“化“、“法“等等,以及对于“义利“、“君子小人“问题的理解上.其中,荀子之“礼“与孔孟之“仁“两个主要概念的不同显示了大众伦理与精英道德之间的分野;“性恶“说是大众伦理学说的生物学论证;“群分“说是大众伦理学说的社会学论证;“伪“或“礼义“理论构成了大众伦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定位;通过“化(教育)“提供实现伦理的教育途径;通过“法(法律)“提供实现伦理的法律保障;此外,在“义利“、“君子小人“问题上荀子也提出了更符合大众而非精英的看法.可以这样讲,荀子至少在理论上实现了由精英道德向大众伦理的转换,这正是荀子伦理思想的意义或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93.
李怡的学术成就,反映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深化与成熟的一个侧面。作为一个保持着自觉的学术意识的学人,李怡不仅注重在学术事件的层面上把握学科的研究现状,而且敏于在反思中抓住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脉络和转型的契机。李怡的“进入诗歌本体”的研究策略,被贯彻到现代文学研究的整个领域。直接面对作品本身,将具体的研究对象放在整体的历史背景中分析,注重文学与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李怡“走向本体”的三个重要方面。李怡最为根本的精神特征,是在其精神世界中始终贯注着一股真正的左派精神,一种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权威话语的永远的质疑和批判态度。这既是李怡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伦理,也使其学术研究获得了真正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99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changes very quickly and influences business, industry and the public in an enormous manner. Outsourcing of IT jobs to cheaper overseas labor and globalization of IT companies become a common practice. Graduates of IT university courses must be well prepared to address the 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business, industry and every day life. Many factors in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fluence graduates’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and image.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m is to reflect technology change,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f computing, business and industry demands and students’ expectations. The aim of our project was to develop a new Bachelor of IT curriculum that satisfies these requirements. In this report we concentrate our attention on two critical aspects of IT curriculum content, the modern technologies to be used to illustrat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computing, and the generic skills that each graduate is expected to acquire to get a job in Australia.  相似文献   
995.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而并非是一种教育模式或分类,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忽视和放弃专业教育、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不断更新高校政治工作的观念、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6.
高职院校青年学生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去解决,注重实效性.只有采用先进的德育方法和手段,才能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997.
底线伦理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是扎根在现实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的,符合人的心理需要,是道德教育的极好支点。  相似文献   
998.
科技与伦理是人类分殊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方式。这两种存在方式是背反、背驰的;但同时辩证法也指引着人们找出它们的统一性。在科技话语已近乎霸权的现代,找出这两种“话语”、两种存在的契合点和共鸣处,才是人类获得真实存在的福音。  相似文献   
999.
迄今为止,人们虽然就乔伊斯的创作技巧和小说艺术讨论了很多,而对他的美学思想进行深入与系统研究的论文并不多见。分析乔伊斯的小说结构,探讨乔伊斯小说结构变化的过程,并揭示出在其小说结构变化发展背后的美学思想,应是文化价值追求的应然。  相似文献   
1000.
马克斯·韦伯强调主体的精神文化气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有着现实的启发意义。马克思唯物史观注重人的历史作用和人的进步 ,必然强调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的培养对历史进步的作用。新时期里具备相应精神文化气质的历史主体 ,才能承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