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1.
我国每年有近一百三十万人死于癌症,民意调查显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安乐死有强烈需求,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安乐死也比比皆是,而我国相关立法议案虽然提了近二十年,却依然没有列入立法规划。笔者以为,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其本土化进行论证,文章试从这两个层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毕淑敏在小说文本中倾注其对死亡的审视与思考:直面死亡,死是生命的恒常形态;奉献之死是崇高的、有价值的;关注自然死亡和生命的临终关怀;探索生命的终结和归宿形式,期翼人们超越死亡,把握生命。  相似文献   
13.
对安乐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即无痛苦的死亡。在法律没有禁止安乐死的情况下,公民可以为之,况且安乐死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同时安乐死还符合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所以安乐死立法正当其时。我国应当从安乐死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适用方法和主体、实施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来完善安乐死立法。  相似文献   
14.
安乐死的道德困境与伦理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个非常敏感同时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医学、风俗、伦理、法律、道义等各个方面。因此安乐死面临着一系列道德困境,但笔者认为,安乐死的合法化是一个漫长的必然性过程,因为它是符合道德的,它是现代社会的呼唤。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安乐死”在中国的现状考察,分析了“安乐死”在法律范畴内的3个特征,提出了“安乐死”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安乐死立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历来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它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法学,医学等领域,关于安乐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赞成安乐死;二是反对安乐死,本文是持赞成安乐死的观点,从安乐死与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冲类这一视角来分析安乐死立法的合理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安乐死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一直是刑法学关注的话题。安乐死合法化在理论上有着坚实的基础,同时社会生活实例的增多和民意的支持也表明了对其规范化调整的必要性。作为法律对现实的应对,结合我国实际并借鉴国外已有的立法实例,而作实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8.
安乐死可分为积极与消极安乐死,自愿安乐死与非自愿安乐死,自杀安乐死和助杀安乐死.自愿安乐死不是犯罪,应合法化.立法时须从实施对象、实施主体、实施方法、实施程序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9.
安乐死既是科学问题 ,也是一个伦理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学者争论的话题 ,至今仍没有得到共识。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 ,探讨了安乐死难以付诸实施的原因 ,认为传统观念、社会文化、社会心理、个人情感等是影响安乐死实施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安乐死尚未被各国法律普遍认可,但认同安乐死的理论抗争从未停歇,支撑其主张的法理核心当为功利主义。功利主义以人性的"趋乐避苦"为其价值诉求,体现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思想,又被称为"最大幸福主义"。关于安乐死问题的法制建设,以功利主义审视之,会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