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亚圣”孟子在继承并发展孔子“仁”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学说体系,即“仁政”学说及“性善论”。“仁政”是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包括:(1)制民之产(2)民贵君轻(3)贵王贱霸(4)合理分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性善论”以及其带有宿命论思想的“英雄史观”,则是论证“仁政”主张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2.
李贽的一生,是尚"侠"的一生.李贽的侠,是为国为民的侠.他终身以"异端"示人,只因有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他以国家为根本尺度来评判人才、女色;以百姓为标准来评判豪侠与英雄,而不世俗地单以成败论之;以识见高低来评判"侠"之大小;他一反常规,认为豪侠也应讲"利","侠"越大,"利"就应越多,从而发挥其本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巴尔扎克是一位具有强烈现实感和历史感的作家。他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敏锐地把握住当代商业社会的世俗化特征,因此,勤俭、务实、守信、精于盘算、敢冒风险是《人产间喜剧》中时代英雄的最基本的品质。  相似文献   
24.
才子救佳人:中国的考试英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化中的侠义精神往往带有浪漫爱情色彩。经典及传统故事中的西方英雄们经常为了自己的心上人甘愿赴汤蹈火,九死一生。在西方文化中,英雄救美,侠骨柔情更显英雄本色。中国的传统故事中虽然也充满了动作英雄,可是他们对美人的观感与西方动作英雄的观感恰恰相反。中国的动作英雄不但不拯救美人于水火中,反而认为红颜祸水;他们不但对美人没有展现浪漫情怀,相反是避而远之。那么谁来拯救中国的美人?在中国传统故事中,这个英雄救美的责任就落在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才子们身上。他们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能凭借在考试中拔得头筹而拯救佳人,我们因此称其为"考试英雄"。本文首先分别阐述东西方经典及传统故事中的动作英雄,然后回顾中国特有的考试英雄形象,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5.
苗族文化中有一种英雄崇拜的精神,它体现在苗族的口头文学、节日、服饰等方面,并表现出苗族以英雄为美、以抗争为美、以悲壮为美的美学特征,这种审美精神是其应对恶劣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生存繁衍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6.
中国古今战争小说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这些战争女性在中国古代战争小说中常常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异数;在中国现代战争小说中是通过革命战争寻求妇女解放的榜样;在中国当代战争小说中则是按照男性标准塑造出的女英雄。透过中国古今战争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可以解读男权社会对于战争女性不无苛刻的道德和情感要求。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推行仁爱思想,以史官和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先秦学者们开始了对远古神话传说的大力改造:以虚构远古历史宣扬以德治国、安民利民的仁政理想,以重塑神话人物树立天下为公、爱民如子的仁君典范,以善恶之争彰显天命无常、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念。于是上古神话传说的内容被重新编写,神话人物被重新塑造,神话阵营被重新划分,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在这里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出时代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仁爱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28.
孤独是康拉德小说深度刻画与反复表现的主题之一。康拉德短篇小说《进步前哨》对孤独主题作了深入思考和深度表述,孤独是人类生活、思考和书写关注的永恒主题,有其不同性质、状态和形态。  相似文献   
29.
《红楼梦》是一座语言艺术的宝库。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大都富于鲜明的个性 ,可以由说话看出人来。林黛玉语言的个性化尤为突出。她有一张“促狭嘴”,善用“春秋”法子 ,把市俗语言进行艺术加工 ,能够“撮其要”、“删其繁”,又进一步“润色”和“比方”,使其语言更加凝练 ,更加形象 ,更加含蓄 ,因而更富于艺术性。小说作者通过薛宝钗之口 ,揭示出了林黛玉这种个性化语言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0.
拜伦的《希伯来歌曲》与《圣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抒情诗情《希伯来歌曲》的大部分篇章取材于《圣经》,是拜伦借鉴古代题材为现实服务的成功范例。这批诗歌体现出“拜伦式英雄”的英雄气概和悲观绝望色彩,对欧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示以深切的同情,并对侵略压迫和专制暴政进行了严厉抨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