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5篇
教育   375篇
科学研究   56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3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新生研讨课是面向全校开设的任选选修课程,该类课程采用小班专题讨论的形式开展.为了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充分挖掘每门课程的育人内涵,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设的"现代化生活中的测控技术与仪器"新生研讨课,分析了该类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难点和授课过程.在个别专业知识点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革新了课程考核评价和课...  相似文献   
492.
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和探讨学校健康教育对高校新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其它干扰因素研究“健康知识关注程度”因素对大学新生亚健康状态的独立作用。结果显示,“健康知识关注程度”在男生中的AOR=1.573,CI:1.012-2.446;在女生中的AOR=2.961,CI:1.712-5.120,证明了健康知识关注程度对被调查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有独立作用。从而也说明了中小学时期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93.
主要以四川省10所高校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2014年国家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四川高校2015级新生体质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四川高校大学新生男、女生的总体体质情况不容乐观,学生体质情况呈现不均衡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点.建议坚决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提升政策有效执行力;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完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因地制宜,夯实学校体育社团基础,丰富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强化社会联动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区"的体质健康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第三方监测制度,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等.  相似文献   
494.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良好的学风建设是人才诞生的重要保障.对2018级、2019级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的学业情况进行对比,针对2018级学业情况,学院采取改进措施,分析新生学风建设初见成效的原因,并积极为新生学风建设的优化提供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495.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能够顺利适应新环境的重要环节。加强调研、创新形式、引入团队辅导、发挥朋辈引导的作用、将新生适应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以及建立反馈和评价机制,是提高新生适应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96.
当前部分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中还存在着认识不足、责任感不强、方式方法不新、实施时间不够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不仅在形式上入学,更在思想上、行为上入学,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在把握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实施“融入式”入学教育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新生提供服务,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97.
大学新生适应障碍与适应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新生入学后面临心理适应、环境适应和学习适应等适应问题,部分大学新生产生了适应障碍。造成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因素既有高校和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大学新生认识和个性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必须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以促进大学新生列好地适应高校学习生活并尽快成才。  相似文献   
498.
生命关怀视野下的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要以充分了解大学新生生存状况态和成长需求为前提,明确以学生为本的定位,根据其生命成长特点和提升其生命质量的需要来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确立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499.
博士新生如何应对学业困境对其后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是其社会化的核心环节。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分析了53名博士新生的学习经历。研究发现博士新生可能由于动力缺失、任务过难、环境干扰、资源不足、情感冲击,而在学业层面遭遇缺乏方向、难以投入和反馈消极的困难。当学业困难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强烈到能够影响博士生的日常学习时,博士生就陷入学业困境。陷入困境后博士生可能会采取调整投入、调节情绪、寻求帮助等方式积极应对,也可能会采取逃避拖延、放任情绪、自我孤立等方式消极应对。消极应对的博士生,往往会处于拖延和突击交替的状态,使得困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恶化。积极应对的博士生,可能会通过自我知觉的改善和积极的阶段性结果形成正向反馈,逐步摆脱困境,促进其从局外人向局内人的转化;也可能会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和足够的正向反馈,转而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没有摆脱困境,反而会陷入更深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