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38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教育   10836篇
科学研究   1104篇
各国文化   182篇
体育   525篇
综合类   744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6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854篇
  2012年   1107篇
  2011年   1032篇
  2010年   757篇
  2009年   689篇
  2008年   802篇
  2007年   1058篇
  2006年   988篇
  2005年   989篇
  2004年   859篇
  2003年   834篇
  2002年   629篇
  2001年   531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46篇
  1977年   36篇
  1976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a teacher turned counsellor developing a student counselling service in a school setting. It explores how a school seeking to become an emotional literate community enabled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selling service and a Learning Mentor programme, both of which focused on the needs of individual students. This diverse school community reflected a range of social circumstances from professional affluence to unemployment and deprivation, and it is recognized that emotional need is not confined to those from the latter. Open access to personal support enables every student to really feel that they matter. The significance of relationship is highlighted for its capacity to engender a sense of personal worth and of mattering within the community that is staff and students. Key learn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is explored for governors, school leadership teams and classroom teachers, and a culture of open and supportive involvement is seen as a means to enable young people to develop a sense of worth and belonging in the school community and thus in wider adult society.  相似文献   
992.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ology (CVM) has been increasingly applied to cultural resources. CVM employs survey methods to gather stated preference information, which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economic values of various cultural resources and projects. Although popular in other fields, the application of CVM in the cultural arena is relatively rec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is growing body of empirical literature and its range of findings. A meta-analysis gives a statistical view of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the literature. This preliminary analysis sheds light on the consistency and validity of the use of this method in cultur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93.
随着短距离跑项目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场地和其他因素的不断更新与改善,对短跑项目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通过献资料、专家访谈、分析对比的方法,就现在短跑途中跑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现代短跑途中跑技术新的发展方向,为短跑项目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94.
玉溪师范学院在公务公开的实施过程中,对公开的具体项目和公开的方式作了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推进了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工作,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还要不断强化认识,力求人、财、物管理的规范和科学化.在公务公开的形式上也应多样,特别要在教职工评聘,人才引进,干部提拔和监督制度等方面加大公开力度.  相似文献   
995.
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中的普通话训练是培养学生动态语言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贯穿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进行普通话教学。  相似文献   
996.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为此确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课堂教学策略至关重要。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997.
周玲 《培训与研究》2006,23(4):27-29
本文通过词汇实验来检测刻意词汇学习和伴随词汇学习哪种学习方式更有效,更持久。实验得出的数据显示: 刻意学习比伴随学习更适合高校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是他们主要的词汇学习方式,而且更有持久性。  相似文献   
998.
民营企业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低下的原因主要在于制度设计缺陷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民营企业微观环境差以及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给企业留下的会计处理选择空间过大等。目前,我国法律环境的逐步改善和非传统会计业务的出现,使得提升民营企业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显得更为迫切。强化民营企业会计人员培训、整治内部违规操作、净化外部环境是提升民营企业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水平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999.
全程开展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类院校应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生涯,实现全程化。本文以三年制大专为例,列举了一套就业指导的实践方案,宗旨在于使就业指导成为一项有计划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提高就业指导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我区中小学中,校园没有正规体育场地的学校占相当一部分,特别是在农村基层学校,这样的情况尤为突出。对于这些学校,在狭小的场地上要想完成目前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从硬件来讲是一个大困难。怎样充分利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成为这些学校研究如何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