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69篇
科学研究   45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49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高校德育,不应仅仅定位于个体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应考虑到社会人的使命——社会道德的社会法则性。该文辨证分析了德育的社会本质与个体幸福追求的关系,指出现阶段学校本位的德育教育的误区,并探究从关注个体幸福体验的角度进行社会本位的德育教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
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以善为目的,最高的善是幸福,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最大的幸福是思辨。  相似文献   
23.
傅金兰 《成人教育》2007,(11):87-88
植根于漫长人类社会中由于阶级背景差别而造成的人们成就机会不平等的现象,应当通过教育的适当措施加以补救。要消除贫穷、社会不平等、种族主义和歧视,从而使下层社会的人民有机会享受更好的生活,教育是其动力之一。而终身教育思想则适应了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并以其特有的广阔视角反映现代社会中现代人的需要,因此它最终必将汇入实现社会公正的动力。以人的解放、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为目的的终身教育,必然注重人们平等机会的实现,并最终以建立一个符合社会正义和全民幸福的学习化社会为目的。  相似文献   
24.
榜样示范法是德育实践中被广泛采用的方法 ,德育榜样的选取和运用直接关系到德育结果的好坏。选取德育榜样除了要考虑其典型性外还特别要考虑其真实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运用德育榜样时教育者要注重对榜样进行全面的分析 ,进行德育性的引导 ,关心学习者的终身幸福 ,教育者还要积极践履  相似文献   
25.
积极心理学中流畅感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畅状态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Csikszentimihalyi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流畅感理论。流畅感是指人们从事具有挑战性与技能要求相平衡的任务或活动时,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在流畅状态中,人们表现出"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与意识融合、注意力高度集中、自我暂时性消失、时间感扭曲、有高度的控制感、精确的回馈、发自内心参与活动"的特征。本文介绍了流畅感的涵义、特征、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及流畅感理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我国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文化也从早期单一的宗族文化发展成为今天文化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在世界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不同文化不再以独立的形式存在而是更加紧密交织在一起。而认同感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特定的个体心理趋同,文章主要探究在新时期的文化交织的过程中,政治认同感对我国国民幸福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文章分析了社会支持(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其他支持)对于个体幸福感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基于个体现有的社会支持系统的特点以及最大限度地提升幸福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28.
席勒思想的核心是对人"自由"问题的探讨,而"自由"与人的幸福密切相关。为了加深对席勒思想的认识,本论文拟从探究席勒思想诞生的文化土壤及对西方幸福观溯源梳理的基础上,深入论述席勒人性完善与自由和谐的幸福观,以此彰显席勒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和谐发展与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9.
情感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的效能及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离不开情感的作用,情感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具有动力、调控、评价和感染效能。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培育情感,应做到健康塑"情"、以"情"动人、以"境"育情、"情制"结合。  相似文献   
30.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幸福是德育的基石,也是德育的终极目标。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过程中存在着模式僵化,缺乏人文关怀;内容跟不上时代更新的需求,缺少幸福内涵;途径单一,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机制不健全,缺少立德树人实施的保障等问题。本文在幸福观的视角下从德育的模式、内涵、途径、运行机制四个层面以及立德树人的具体成功案例来重新思考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并以此为契机提升高职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