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69篇
科学研究   45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49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摘要:在当代社会,衣食基本无忧之后人们的需求主要是追求精神快乐。而快乐与否的关键不是环境和他人,而是自己的选择。选择积极的认知,进行正确的社会比较.冲出“自恋”的泥潭,是人生快乐的基点。  相似文献   
92.
幸福是对人的一生具有重大意义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幸福的三大原则是:意识正确,即人们对幸福的意识与幸福的客观本性相符;选择适当,即人们对幸福的选择与自己的才、力、命、德相一致;行动原则,即人们追求幸福的努力与修养自己的品德相结合。  相似文献   
93.
论嵇康音乐艺术理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现代美学作为审视角度,梳理与研究了嵇康的音乐艺术思想。论文认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集中地表现了魏晋时期音乐艺术美学思想,由传统儒家功利实用审美态度转向崇尚自然,注重个人内心情感体验,以及尊重音乐艺术自身特殊规律的审美倾向。本文共分四部分,即嵇康的艺术人生倾向;《声无哀乐论》与养生论;以“心”为乐之体,以“声”为乐之“用”;“曲变虽众,亦大同于和。”  相似文献   
94.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使儿童从教育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然而,当前教育中的儿童却明显缺少快乐感与幸福感。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正当的要求或欲望,尽可能发现儿童的优点,帮助他们成功,同时帮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  相似文献   
95.
德性与幸福的统一是康德道德哲学中一个重要问题.德性是理性追求的对象,幸福是感性的欲求.二者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明显是矛盾的.但是康德却又论证它们是统一,那么二者为何统一?又是怎样统一的呢?康德又是怎样论证的?本文拟从三个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6.
汉乐府时代的女性人格追求蕴涵丰富,表现出时代个性与民主精神的张扬,展现出女性思想提升的萌动和人格的成熟。在女性人格追求中,表现出女性人格的苦于乐、爱与恨、情与理的对立冲突,再现了两汉时期的女性精神生活和所处的社会地位,在妇教伦理的束缚下,女性大胆的探索、思想意识的超越、情感理想的提升与追求,完成了人格理想的突破,实现了情感的自觉,展现了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97.
迟子建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女作家中 ,迟子建是卓而不群的。她的早期小说着意描写东北边陲的自然景致和乡镇生活 ,而坚执民间立场、倾心“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则贯穿她的整个创作。在“爱与死”的传统题材领域 ,迟子建也作出了新的艺术探索  相似文献   
98.
什么是心理教育——基于教育学反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心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 ,也是一种教育制度。从教育学视角来看 ,心理教育是张扬人性的教育 ,体现在人的心力、人的潜能、人的德性三方面 ;心理教育是发展性教育 ,包括求上心态、自主意识、健全人格三方面 ;心理教育是幸福教育 ,主要表现为察知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三方面。  相似文献   
99.
王丽珍 《德州学院学报》2001,17(3):52-54,88
悲剧人生造成曹植饱经忧患 ,心灵重创 ,情结扭曲 ,立功宏志不得以实现 ,思欲解脱 ,思欲渲泄 ,便借游仙这一幻想形式来超脱生命的悲剧。渴望保全生命 ,建立不朽的功德 ,获得精神慰藉和生命的快乐自由  相似文献   
100.
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了解中学生对幸福的认知和体验以及影响他们对幸福认知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幸福观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育和教学工作,从而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幸福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看,大多数学生对于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等问题都有明确的认识,从人生观的角度讲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从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对金钱和物质享受的看重,认为个人幸福与他人、与社会无关,对幸福谋取方式的不择手段等,这说明还是有一部分学生陷入了价值观的误区,出现了价值主体的个人主义倾向、价值标准的拜金主义倾向、价值取向的实用主义倾向、价值实现的庸俗主义倾向。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多渠道的幸福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