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9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蒲松龄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一辈子坚持参加科举考试而又不因此失望痛苦或精神变态,这从根本上讲是由于他并非将某种特定的目的付于科举考试和把儒家经世济民的理想寄望其中,他只是将之当作生活本身来经历。  相似文献   
42.
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男女之情喻君臣关系"在春秋以前就已经约定俗成,在《周易》和《诗经》中均有体现。从古人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宗法制度下的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主文谲谏的讽谏方式和诗贵含蓄等方面对这一模式的形成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3.
曹勋为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一生中有过3次出使金国的经历,在历史上颇有名气。其使金词虽数量不多,却真实抒发了一个出使议和大臣的复杂心态,既有报效朝廷的用世之志,也有昔盛今衰的黍离之悲和漂泊天涯的羁旅之愁。这种复杂的心态亦是宋代众多使金大臣心灵的写照。  相似文献   
44.
"文责自负"还是"文责共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杜月英 《编辑学报》2003,15(2):149-150
“文责自负”是出版业的一句行话。笔者从“编辑”一词的特定含义,从编辑最重要的特征——选择,从编辑重要的职能——组构活动这3个切入点试作分析,认为“文责共负”较之“文责自负”更有说服力,需要强调的是“文责共负”还需各有所责。  相似文献   
45.
价值共同体与环境义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在价值与系统价值是人类环境义务的必要前提,但依据这两个概念并不能直接得出人类的环境义务。人类的环境义务植根于人类在不同的价值共同体中的关系。文章通过对人类生存于其中的社会共同体和生态-社会共同体的分析,揭示了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两种片面性,阐明了人类既对自己的同类负有环境义务,也对生命物种负有环境义务。  相似文献   
46.
列宁晚年新社会主义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马、恩的理论到实践,在实践中又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大体上,可以把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划分为五个阶段。“我们不得不承认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的观点,是在其晚年形成的许多新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列宁经过长期深入思考、仔细斟酌后所作的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重要论断。我们应当从总体上全面地来研究列宁晚年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47.
夫子“与点”之叹主要有三解 :其一 ,孔子“善点之言 ,欲以雩祭调和阴阳” ;其二 ,“孔子与点 ,盖与圣人之志同 ,便是尧舜气象” ;其三 ,孔子与点 ,善其独知时也。以《论语》证之 ,一说有违孔子的天道观 ,二说不符合孔子大同理想的最高追求和现实中的实际目标。只有第三种说法符合孔子进退行止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 ,实乃孔子真意  相似文献   
48.
恩格斯晚年目睹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他以辩证唯物主义发展为主要观点,对社会形态与社会主义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基于科学实践作出进一步探索,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的探索对我们正确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以及研究旧世纪纷繁复杂的现象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我们从曲折中看社会本质、从困难中看社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9.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过程是一种为了获取成功交际而需要做出不断推理的过程。小说对话翻译过程可以看做是译者为了获取与读者的成功交际而不断做出推理的过程。在进行小说对话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原语语境和译入语语境的双重影响,在进行小说对话翻译时,需要译者根据关联理论的要求不断的做出双重语境中的推理活动,从而获得很好的翻译效果。从语用学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以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对话的两个译文文本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关联理论在对话翻译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0.
政和、宣和年间,辽朝的衰落,激起了宋徽宗君臣收复燕霎失地的渴望。但对本国军力的不自信和侥幸投机心理,使徽宗君臣将收复失地的愿望寄托到新崛起的金朝身上,其国策也从单独出兵转向了联金灭辽。促成联金灭辽这一行动的,正是宋徽宗本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