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1742篇
科学研究   157篇
体育   167篇
综合类   15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等师范肩负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任务,而当今中小学教师人文素质的缺失,使得人文教育成为高师教育的重中之重。笔者从高师人文教育的意义、内容等方面作番探究,从而对高师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提出一些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22.
质量伦理在当代社会经济中不再仅仅是附属于商业的职业伦理,它是当代经济活动或企业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在伦理机制,是经济制度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质量伦理意味着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国家经济竞争力,它对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避免畸形经济的健康经济、高生活质量标准的经济具有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23.
迟子建小说文本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子建在叙事艺术上着意经营,擅长以温情的笔调讲述“东北家园”伤怀之美故事,尤其是对童年情结梦忆、生态文学写作、精神生态追怀的书写,独具特色富于美学意味,由此建构了她小说文本的人文关怀,使读者在阅读中分明感觉到她的艺术气质和艺术审美,卓尔不群、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24.
如果把“真理是有用的”这句话理解为:真理是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的认识,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的认识就是真理,即“有用就是真理”。其实,生活中人们就是这样想、这样做的。邓小平理论是“管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猫论”、摸着石头过河、三个是否有利于,把人们的注意力从注重动机的正误,转变到侧重于效果的优劣,为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作了理论上的铺垫。中外实用思想的发展历程说明: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生活离不开实用。实用是东西方不同世界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25.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真理即工具”的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一种工具,真理的真在于其有效性和实用性。杜威的真理观与传统的真理观有所不同。传统的真理观强调的是静态的符合。而杜威的真理观强调的是动态的符合。  相似文献   
26.
在开放教育实践中创建教学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苏电大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实践过程中,结合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遵循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切合江苏的实际情况,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着重教学全过程的监控,构建出“教学管理制度化、支持服务人性化、质量监控全程化”的教学管理“三化”模式。  相似文献   
27.
21世纪居住的全新理念是崇尚"自然、生态、健康、人文",房地产广告通过语言的形式,同时运用修辞手法和多种表现手法,把美学与艺术联系在一起,传递出环境符号和情感符号。南宁市具有特定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表现为生态化、人性化的特点,并朝着人与建筑、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8.
以人为本是当代社会最大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方向。社区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要面向全体民众;要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要满足社区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9.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总趋势,是追求人文精神的渐趋复归,素质教育重在培养“人“而不仅仅是“人才“.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冲破科学主义的樊篱,强化和贯注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充分挖掘大学语文的人文、人性因素,以适应素质教育对人才的要求.这既是大学语文自身学科特点的要求,也是整个社会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0.
在科学主义课程范式的合理性面临挑战时人本主义课程范式应运而生。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突出了人在课程中的应有之义,它对于释放人的主体性,促进其全面发展,乃至建构一个合理化的社会体制都有极大的帮助。然而,人本主义课程范式也存在瑕疵:过于重视个人和自我人本主义课程观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追求自我的完善,从人本主义课程范式我们不难看出现代课程论的进步与局限。后现代课程研究正是对现代课程论研究的反省和超越产生的。笔者仅通过对生态主义课程范式探讨来揭示生态主义课程范式对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