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1742篇
科学研究   157篇
体育   167篇
综合类   15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和谐社会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图书馆倡导人文精神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42.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发展人的潜能,认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是自我实现,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非指导性教学。这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3.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崇尚人文精神,体现人文价值,才能建构真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的"职业人",这种"职业人"不仅应具有职业所要求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职业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职业的态度和情感。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缺失,其主要原因在于:模糊的办学理念导致培养目标的偏差,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办学定位不准导致人文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加强人文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本质体现与办学目标的应然选择。为此,需要重构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精神,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办学理念,建立和完善职业人文教育的体系和操作机制,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4.
清初社会的激烈动荡,导致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显著变化,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朱之瑜、傅山、李颙、颜元等人为代表的一代杰出思想家,清醒地认识到专制主义统治所造成的社会危机,以及封建理学对于思想界的扼杀,他们将学术探讨与经世致用结合起来,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和唯心主义理学。他们的思想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政治、国家、民族、法制、教育、风俗、人情等各个方面,启迪人们去思考和探索改革时弊的途径,并且形成了与前代迥异的新思想、新学风。  相似文献   
45.
体现人文关怀,既是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高等学府应有的大学精神,更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内在属性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尊重,有利于培养彼此的信任和情感,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轻松、对等的氛围中开展下去,保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
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目的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在清末民初普及教育的思潮下,语文课程目标呈现服务儿童经验世界和社会实际需要的务实取向,表现为语文教材追求接近生活日用口语的通俗文体和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现实内容,语文教学强调儿童的自动学习。  相似文献   
47.
在高职教育中,人文素质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有改变这种现象,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在抓好科学教育的同时,应更自觉地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探索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8.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变迁,非同质化需求的普及成为社会发展的显著标志。在注重人文关怀,强调个性解放的今天,住宅设计作为建筑创作中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设计领域,非同质化设计思想的融入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9.
人本原理的基本内涵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高校教师除了具有人力资源的一般特性之外,还具有独特性。这些独特性决定了高校实施教师绩效管理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0.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在阐述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加强与改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