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2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实践的特性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这个问题自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著作予以重新解读以来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继承的中心问题.我国学术界也予以极大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都不是物质,而是人类的劳动实践.实践的特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不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它同时又具有强大的目的性;实践的特性完美的体现了它的桥梁和中介作用.马克思正是充分认识到实践的主体能动特征,并以此批判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直观性.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类历史本身.由此,我们可以明确马克思的哲学文本是建立在崭新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为了区分以往的一切旧唯物主义,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成为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行动着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62.
亨利·詹姆斯通过描述伊沙贝尔对理想婚姻的追求及失败 ,真诚表达了他对理想婚姻的观点 ,揭示了理想婚姻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通过赞扬伊沙贝尔纯洁高尚的品质以及她对神圣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及追求 ,使人们认识到这种追求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重重障碍和危机  相似文献   
63.
国际政治学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与激进主义三种理论视角出发,分析战后以来存在的不同的对外援助观。现实主义以民族国家框架为主导考虑对外援助行为,视对外援助为实现国家利益的工具,重视双边战略援助;理想主义从国际共同体角度出发考虑对外援助,将对外援助视为一种义务和责任,主张通过援助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人权、民主与繁荣;激进主义将对外援助视为新殖民主义,呼吁一种公正的对外援助机制的建立。通过不同的理论视角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对外援助的动因以及走向。  相似文献   
64.
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以"避战求和"、"以夷制夷"为核心,兼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色彩,是当时国际国内局势和李鸿章本人思想观念共同造就的结果。李鸿章的外交思想最终在实践中屡屡遭受沉重打击,清政府也在一次次打击中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65.
本以实事求是精神,重新揭示钗黛婚姻的悲剧意蕴。它不是封建宗法制度肆意扼杀叛逆青年的幸福爱情,以政治婚姻代替感情婚姻。木石前盟属于理想型,金玉良缘属于现实型,由于贾宝玉执意追求理想主义,才酿造现实型婚姻的悲剧。钗黛悲剧体现着曹雪芹微妙的心态:美妙的理想与复杂的现实之间可避免的对抗。  相似文献   
66.
《文心雕龙》既是以儒家思想为其理论体系构架的,那么刘勰的神怪观也是在中国古代巫卜文化的流风余韵——儒家客观唯心主义天命观影响下形成的。他承认终极意义的神的存在,但同时又反对在现实中过多训说、在文章写作中过多描写神以及人神之间的动作、行为。反映在其比兴观中,他表面上赞扬《离骚》中的比兴之义,但事实上这是不合于他的以现实生活中常见、实有的物象来运用比兴手法的比兴观的。  相似文献   
67.
理想主义是知青一代作家的精神胎记、心理情结,是他们精神体验的源泉,艺术创作的原点。史铁生、梁晓声几乎同时走上文坛,他们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走过文革与新时期,又在90年代以来的时代转型中,坚守理想情怀,走向各自不同的精神家园———神性向度与平民立场。梁晓声、史铁生是知青一代理想主义的双声:一个务实,从形而下层面批判社会的单向;一个务虚,从形而上层面祈盼神性的高标。  相似文献   
68.
虽然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作家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所倡导的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思想与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爱默生散文代表作《论自然》中超验主义哲学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可知,当时美国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两个主要传播者托马斯·卡莱尔和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对爱默生独特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应当在他们那里探求德国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在爱默生处“变奏”的根源。这一“变奏”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9.
马克思认为他所知道的唯一的一门科学就是历史科学,他一方面立足于对工业社会人类生存状况的现实分析,另一方面基于对唯心史观的批判性研究,来建构自己的历史科学。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确立斯密、路德、黑格尔三者在历史理解上的同根性,对国民经济学的根本前提和唯心史观的思想基础进行了深刻批判。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初步确立了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历史科学,该历史科学所要描述的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它以扬弃私有财产为目的,其感性原则是各门科学研究方法的价值基础和逻辑前提。以这门历史科学为基础,马克思摆脱了青年黑格尔派,进而从现代世界内部发掘超越它的历史可能性。  相似文献   
70.
东吴系女作家程育真是一名皈依基督的理想主义者,她一直试图在文本中建立一个充满平等博爱的"理想国",然而其温婉的风格一涉及现实的洪流便转为一种理想失落的感伤。整体上看,程育真的创作具有基督教的神性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