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4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白朴戏剧的非理性化创作倾向深受真定异质地域文化的影响。其《梧桐雨》有意回避政治伦理批判意识,充满着肢解规范化人伦关系的冲动。从叙事模式来分析,《墙头马上》背离了典型的才子佳人叙事范型,崇尚凸现个体生命本能的情爱观。  相似文献   
32.
从幼儿规则教育的型塑、规则教育中的天性缺失现象、天性缺失的原因及其怎样权衡规则教育与幼儿天性的关系几方面进行探讨.力图使人们关注幼儿天性与社会性之间的矛盾、天性与规则教育之间的冲突,努力探寻一条合适的幼儿规则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33.
小说《暗夜行路》是日本白桦派作家志贺直哉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一经问世,即引起了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旨在运用弗洛伊德的"死的本能"及其相关理论,对小说主人公时任谦作进行深层的精神剖析,阐释他的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暗夜行路》具有某种再现人的"死的本能"的寓言意义。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张爱玲遗作《小团圆》的解读,阐述了带有自传性的主人公九莉母性遗失背后的情欲意识的自信、自觉,以及其中体现的张爱玲对女性自身命运的深刻认知与关注。  相似文献   
35.
新时期以来,身体在文学中获得了全面表现。在文学自身发展需求、西方女权主义理论思潮和消费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刺激下,1980年代,以王安忆、铁凝、刘恒为代表的作家,开始将文学关注的目光投向身体的自然欲求,接受并肯定这种基于本能的天然权力。在他们的努力下,身体得以回归文学。  相似文献   
36.
张力在莫里亚克的小说《苔蕾丝·德斯盖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独特的观察视角,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女性人物形象。这种蕴含在人物形象中的理性与本能的冲突,束缚与自由的矛盾,使得小说中的主人公苔蕾丝显得尤为独特。在人性的撕裂中,苔蕾丝形象暗含了一种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元的价值指向。本文即以《苔蕾丝·德斯盖鲁》为代表来分析莫里亚克作品中的张力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37.
文学作品的模糊美是文学作品产生艺术魅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然惜乎对此尚未有足够重视。本文拟从文学作品中模糊美产生的依据、模糊美的表现形态、模糊美的审美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模糊美,以期为之张目。  相似文献   
38.
S.Pinker提出了“语言本能”说,反对“语言是文化产物”的传统观点,主张语言是一个进化而来的天赋模块。他采用语言的生物学研究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宏观研究和微观剖析,对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语言习得的考察,对语言异常现象的神经生理学研究,证实了语言在各个层面上的普遍性及共同的进化根源,从而论证了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相似文献   
3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当时主要是一种医疗技术,弗洛伊德的泛性主义不但被心理学界的主流所拒绝,而且也被他的主要弟子们和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们所否定。西方和中国的权威研究人士认为精神分析对意识流学只有潜在的影响。“意识流学性本能规定”说是一个虚假命题。  相似文献   
40.
在现代性的挤压下,现代人被严重异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把人挤到了边缘地带,使之失去自己的家园。现代人有发达的理性思维,有对金钱、对物质的狂热追求,却忘却内在的生命,压抑自然的欲求,从而失去人应有的本性。与现代性的肆略相抗衡,作者通过康妮与守林人梅勒斯的爱情故事演绎的拯救之途是现实主义的反动,即他大声疾呼、强烈倡导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生活态度,渴望人能够直面人生,回到人生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