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536篇
科学研究   9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9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哈姆雷特》于1962年问世,被公认为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消费成了新的艺术特征,《哈姆雷特》被多次改编搬上荧屏,在被改编39次之后,胡雪桦带着浓厚的"哈姆雷特"情节,将西藏王子的"复仇"之路转化为"救赎"之路。《喜马拉雅王子》站在东方文化的视角上,拨去雪域高原的神秘面纱,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藏族王子;它融合了高雅与低俗文化,做到了雅俗共赏。本文试从主题、场景、藏风三个层次解读《喜》剧的后现代主义特色,阐释精英文化如何从边缘回归中心,适应大众的口味。  相似文献   
62.
哲学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能弥补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日常生活维度与人性化面向的缺位,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建构新型的教育共同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效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资源。实践中,在坚持价值导向与灵活应用、密切协同原则的基础上,应当以世界观的诠释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哲学的理论与方法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各种生活困境;以视野拓展的艺术提升学生的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63.
在宋人的墓志中,士人形象大同小异、非常相似,表现为一种基本的理想形象范型,他们被墓志的撰写者——宋儒,刻意书写为孝子、贤官、善士,使其符合儒家所极力倡导的士人形象范型。可以说,宋人墓志中的士人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宋儒自身形象的折射,更是他们理想的化身,反映了儒家文化对士人形象的设计和儒学复兴时代背景下宋儒对士人理想形象的期待。  相似文献   
64.
原型范畴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可以解释许多传统语法所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而口译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交际行为和跨文化活动,它具有很多独特性质,其中口译的即时性决定了译员必须在短时间内把源语信息转换为目标语语言信息,由此也给译员带来了重重困难。为便于口译者尽可能快捷、准确、完整的将词汇信息转达给受话方,本文以“范畴与原型”为理论依据,提出“放宽语义范畴,扩大对应幅度和容限”的口译选词策略策略,以实现从源语到目的语转换的最短路径。  相似文献   
65.
黄玉霞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81-82,109
"仁"学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在《论语》英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对"仁"做出了不同的翻译。阐释学翻译为分析"仁"学思想在韦利和刘殿爵《论语》译本中的阐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6.
翻译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交流形式必须回归于原著。当原著以外的元素被过度渲染时,译者就会丧失对文本的潜心理解,这不仅会违背原著的意图,也会使翻译变成一种既不像译作也不像创作的模糊文本,进而导致翻译文类走向紊乱。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规整自己的阐释行为,竭力再现原著独特的思想与艺术。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安乐哲、郝大维所译《道德经》为例,阐释哲学视域下的典籍英译研究. 首先,把《道德经》置于中国自然宇宙观的大背景中,以德与道的点域理论来解读道家的关联宇宙观,以把握哲学性典籍的本质属性. 其次,从关联宇宙观和过程哲学角度解读《道德经》的文本,并对其关键术语英译进行阐释,诸如"道""德""天""无为"等. 最后基于译文文本揭示安乐哲的典籍英译观,包括"语言群"概念的提出,动名词的运用、类比在哲学和文化翻译中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68.
该文为一篇口译实践报告,笔者通过参加以色列专家宁夏行——农牧组的翻译工作,学到很多关于农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节水灌溉、有机农业、以及设施农业。同时也充分认识到,要做好口译工作需要充分的译前准备以及适当的临场应变策略。在本篇报告中,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其在此次工作当中的翻译实例,说明充分的译前准备对翻译的质量有积极影响,而译前准备不足对翻译质量有消极影响,并向读者说明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译前准备工作,以及在准备不充分的时候如何快速地进行临场应变。并且通过案例分析,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译前准备的作用,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的重要性。希望本篇实践报告能对译员进行此类翻译活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9.
语块是近年来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其相关理论受到越来越多国内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关注。该研究着重考察二语学习者在口译产出中的语块使用情况。通过对7名英语口译专业学生的汉英口译语料及问卷、访谈数据分析,研究发现:(1)英语口译专业研一学生在汉英口译中对语块使用频率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对语块的运用能力需要提高。就结构而言,动词词组、名词词组等短语类语块使用频率要高于小句类语块的使用频率。(2)对语块使用的准确度方面不同学生差异较大,但产出的大部分语块是正确的,分为完全正确和部分正确。(3)大部分正确语块得益于同学平时的积累,错误语块产生的原因分为同学用近义词对部分语块中单词的替换,或将整个语块转译;另一方面是对语块的不完全理解及体现在笔记上的内容缺失等。(4)语块的准确及高频使用能提高口译的准确度,流利度和信息完整度,即提高译员的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70.
当前国内高等院校本科英语专业的口译人才培养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模式不科学、口译教师队伍较薄弱、口译教材选择缺乏针对性等共性问题,导致口译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不相符合。因此,本文就国内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口译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针对本校大四英语专业学生口译学习的良好策略,以期待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对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