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篇
教育   180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玉山雅集图》和《水西清兴图》都是玉山文人为记录其雅集唱和所作之画,又以"诗画同体"的方式存在。但两图在诗画关系上的"题图模式"却不同:一是一时一地的一次性完成,一是非一时一地的非一次性完成。这种演变既是玉山文人面对时局压力对唱和方式做出的"权变"的调整,也关涉着时局变迁下玉山文人的心态演变。不同的心态下,不同的创作环境中,两图上的题诗在表现内容、情感基调、审美风格上也大不相同。两图"题图模式"的演变,蕴涵了深刻而复杂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32.
陈大羽先生秉承齐白石师风,更注重大写意花鸟的研究。又出己意,以独特的画风把传统中国大写意画升华,给当今中国画如何创新以启示。同时,他以一位教师优良的心理品质及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较强的适应能力、清晰的记忆力等,极大地影响了当时学生的学习,乃至一生。透过大羽先生一件件作品,可以感悟到他扎实的艺术功底,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相似文献   
33.
出于文学情结和政治需要,曾国藩利用桐城派这面旗帜招揽天下英才,为其政治利益服务,表现出对桐城文人特别关爱和培养,赢得桐城文人对他的信任。与此同时,桐城文人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振兴桐城派三祖的文学事业,也必须追随曾国藩,借助其声望,扩大桐城派的影响。曾国藩看重桐城文人,桐城文人愿为曾氏效力,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4.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当代官场小说,对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中政治领域出现的政治伦理异化现象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作了生动的描写,对当代政治权力建构的正当性和权力基础的合法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现代性重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5.
运用文献整理的方法,梳理了宋明两代大量史书、文集、笔记中与武学相关的资料,从生源、教学内容、管理机构与办法、学制以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通过比较分析宋明武学的特点,指出明代武学的完备是在宋代武学的基础和不足上建立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宋明武学的异同,既是文武分途的趋势使然,又是我国"文治"社会进一步完善的表现,不是"尚武"精神的表现,也是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宋明武学的实效都未能实现其初衷,故又遭到严厉的批判,但其制度史意义不容小视,它对我国近现代的军事教育依然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6.
登山,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西方起源很晚;但作为一项日常活动,在中国春秋时代就已存在,到唐代时,在文人中更是盛为流行且颇具特色。唐代文人如此热衷登山活动,有着深层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心理。其影响,从消极层面来说,是对都市生活的一种叛逃;积极意义上来看,对名山大川附近的都市附属建筑———如寺庙、道观、旅店等方面的建设有着促进作用,从另一角度来说,又是丰富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7.
积极的政治参与,是有明一代士风的重要面向。这种风尚有其制度的以及朝廷律令方面的根源。本文着重考察的,是参与抵抗的士大夫于明亡之际的姿态,尤其其中承当事任者的勇毅,他们践履此道、以任事为任道的热情。本文分析了其时承当事任者不同的目标意识,尤其强调某些士大夫当此危机时刻依然持守的非惟功利的目标追求——亦可佐证同一时期经世取向者的不同思想根底与境界。  相似文献   
38.
明代中叶吴中地区形成了以沈周与都穆为中心的文言小说作家群,他们相互交往密切、客谈风气浓厚,为文言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环境;他们好奇尚怪的心理催生了一大批志怪小说;互相延誉、互题序跋的热情促进了小说的传播;对吴文化的认同使得小说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他们的文言小说成了明代文言小说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文人与男旦交往的关键期并不与男旦业的全盛期——清代中后期——同步,而在清代中前期。这一时期文人与男旦交往的特点是:交往规模大,文人级别高,交往声势盛。确定文人与男旦交往的关键期对研究男旦文化之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元代末年生活的世俗化和文化的多元性,极大拓展了士人的视野和胸襟,大多数士人主动逃离功名仕途,转而追逐风雅放情的生活,个性纵横。诗歌创作打破了元中期以来“盛世之音”的雅正,直抒性情,风格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