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2篇
教育   220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英汉词义引申进行对比,引入词义引申线索的概念和理论,并从人的心理的角度,按照词义引申产生的动因将词义引申分为借喻引申和借代引申两种,对这两种引申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举例分析和英汉语之间的对比。  相似文献   
42.
构式"V是V"的言语行为转喻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同义反复的研究多集中于类典型构式"N是N"上,而对由动词构建的构式"V是V"的研究甚少。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理据,认为构式"V是V"是言语行为转喻的产物,其识解过程的关键是以言语行为的中段代替整个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43.
人们对通感隐喻已达成了共识:人类本能地把两个不同的感知域连接起来,并显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转喻可以揭示通感隐喻的内在动因。文章以"响亮"为例,指出转喻是通感隐喻生成的前提条件和心理基础,以此来揭示转喻与隐喻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4.
对明喻、暗喻、转喻等几种常用的英语修辞手法及其翻译技巧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5.
认知语言学为转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转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层面上的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概念现象和认知过程。近年来转喻的界定、分类、转喻与隐喻的相互关系以及转喻与语言结构的关系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其简要的梳理对我们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6.
对"微言大义"的理解产生分歧的根本之处在于对"微"的不同理解:一为精微,一为含蓄。通过历史考察,本文认为"微言大义"的"微言"可以作两种结构理解,一为动词性短语,有"隐晦、含蓄地说"之意;一为名词性短语,有"隐晦、含蓄的话语"之意。  相似文献   
47.
以认知语言学中意象图式理论为识解视角,以"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为理论基础,分析解构英汉两种语言中量名非常规搭配的认知机制和搭配原则,探讨量名非常规搭配的认知功能;对量名非常规搭配结构的解构主要依赖于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解量名非常规搭配结构是元素凸显或相似性联想的结果。依据量名搭配之间的隐喻关系,物量词表量结构中的异常搭配主要有两种方式:映射型量名搭配和错位型量名搭配。  相似文献   
48.
隐喻和转喻是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以英汉face为语料,从认知隐喻和转喻的思维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研究发现:两词在认知上均以隐喻为主,转喻为辅;英汉语所显示的这种类似性典型地反映了人类认知的选择倾向性;而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则印证了人类认知基本根植于身体经验,但也受制于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49.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反映.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为视角,对美国手语的转喻类型和转喻与隐喻以及象似性的概念互动进行初步探讨,从文化语境上探究转喻手语表达的概念空间映射,旨在拓宽聋人手语研究的语言学视野.  相似文献   
50.
语块理论符合人类对语言的认知模式。研究语块理论在英语口语中的认知模式,在语块教学中注重隐喻认知模式和转喻认知模式的结合,有助于深化和发展语块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