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51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4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财产刑判决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主要表现为空判率高,执结率低。这严重影响了财产刑遏制和预防犯罪目的的实现。财产刑的执行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执行难有立法、司法、执法和人文等方面的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根治这一顽症。  相似文献   
42.
醉酒驾车近来成为众矢之的,对醉酒驾车的处罚也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在刑事领域,主要对醉酒驾车造成交通事故后如何定罪有分歧;在行政法领域,是否加大对醉酒驾车的处罚力度成为争议焦点。南京市立法机关制定《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草案修改稿)规定,醉酒驾车造成交通事故的将被终身禁驾。本文将从行政处罚设定的角度,分析这一规定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43.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大业,使齐国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礼法并施的思想主张主要是源自于对西周旧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4.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法律文化,"慎刑"思想是我国法律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西周时期提出的"明德慎罚",成为"慎刑思想"在我国的缘起,经过历代的发展和完善,再创设相关的制度,加以完善和理论化,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在"慎刑"思想的指导下,历代多有盛世的时期,古代"慎刑"思想及其实践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慎刑思想的一般概况进行介绍,梳理出慎刑思想的历史演化,核心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对我国现今的死刑复核和疑罪从无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5.
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如果情节严重,构成非法经营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应当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在司法实务中存在非法倒卖行为并没有终了尚未获利的情形,对于此种情形司法实务中定罪没有较大争端,但关于是否并处附加刑却存在较大争议,有些观点认为,虽然构成加重情节,但没有获利不应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但从本罪立法本意而言,非法经营犯罪不是单纯的侵犯财产权益的犯罪,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在于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即使没有获利,只要行为造成了相应的危害,情节严重的,就应定罪处刑,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主刑应当与罚金刑或者没收财产并科处罚,且罚金应参照其非法经营数额的大小适用。  相似文献   
46.
在由单纯的形式罪刑法定主义向实质的罪刑法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类推解释经历了由最初的完全被禁止到适当的允许的艰难过程。实质罪刑法定主义注重法之内在价值,深入到实体内容中去考察刑法规范的妥当性,同时两大法系的逐步融合也为类推解释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47.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项旨在保护人身伤害事件中的受害人的利益、追究加害人责任的刑事法律制度。它的起源很早,秦汉时期的正史记载很少,但出土的简牍中却有一些记载,使我们对秦汉保辜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48.
在不考虑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时,通过对高斯和超高斯脉冲光源啁啾的色散理论模型和传输测试分析,得到色散限制关系式,对于色散系数D沿光纤长度z变化的情况,只要光发射机与光接收机间光纤的累积色散∫Ddz小于关系式中所限定的数值,啁啾对脉冲波形的影响就可获得明显减弱,为此给出各种色散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49.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死刑的执行方式是死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死刑执行方式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死刑的执行方式经历了从野蛮、残酷到人道、文明的转变。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死刑执行方法逐步趋向人道。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地把“注射”纳入死刑执行方式之中,这标志着我国死刑执行制度正在不断地向人道化、文明化的方向发展。将死刑的执行方式作为切入点,以探寻完善我国的死刑执行制度之路径。  相似文献   
50.
谢晖 《襄樊学院学报》2008,29(10):42-47
我国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全面废除死刑,但由于我国已经签署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因而,应当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控制死刑的适用。在实体法上,将死刑罪名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于性质特定的犯罪、情况特殊的罪犯,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而代之以其他刑罚方法;在程序法上,注意发挥审理程序在限制死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