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3篇
  免费   4篇
教育   1467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建安时代,我国诗坛上涌现出许多优秀诗人,以曹操为首的诗人开创了反映社会、质朴刚健的文风,称为"建安风骨".曹操的诗反映了当时动乱的社会,抒发了自己雄壮的胸怀,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壮美的图画.  相似文献   
62.
中唐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兄弟五人(世称"五窦")以诗享有盛名。五窦的人生经历相似,他们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隐居、入幕和仕途升迁中度过的,五人出仕后均长年漂泊异乡,兄弟难得相聚,于是诗成了五窦传递感情的主要载体。文章从窦氏兄弟表现亲情的诗歌入手,探究五窦亲情诗的写法和情感蕴藉。  相似文献   
63.
艾青的早期诗歌中,苦难意象是诗人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心灵情感的主要符码。一系列的苦难意象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其苦难意象显示了巨大的美学魅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苦难意象映照的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们弃恶从善的发动机,是产生崇高情感的催化剂。总之,艾青早期诗歌中的苦难意象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4.
不同的数学结构能使得完全相同的文字集合产生完全不同的文学模型,并具有完全不同的意境和感染力。对应于每一种数学结构,配以合适的筒谱节拍,还可使“诗言志、词抒情、曲叙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数学和音乐的理性高度。  相似文献   
65.
诗人蒲柏曾给牛顿拟过一个碑文,后来虽未予采用,但该诗却流传甚广,很多关于牛顿的文章都引用过它。其后,另一个英国诗人J.C.斯奎尔,按同样的形式又续了一首诗。对于后一首诗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曾经引起了一场很热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66.
在梁代诗坛上,梁武帝萧衍贡献卓著,为后世文史论家称道。他以自己的创作为表率,推动了梁代诗歌创作的兴盛。他还以帝王之尊广交文人学士,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他大力提倡诗歌创作,诗文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极大提高,实际上他已将诗才作为"取士"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这些举措对当时诗歌创作的繁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对当时的文士聚会和诗文世家的创作也有正面的影响。他要求文士们讲究诗歌创作的声韵、用典等技巧及艺术形式,对提高诗歌形制的正面意义不可忽视,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7.
悯农诗发展到中晚唐,出现了全盛的局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浅析"从作品的叙事性、诗章结构特点、人物刻画、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8.
“我们”散文诗丛对当代散文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其诗学理念和实践将散文诗的建设推到了更高的层次,在这套丛书中散文诗的意象化特征非常明显,对散文诗审美理想的追求具有建构的功能。而意象是散文诗诗性的最直接体现,其意象原型主要有自然生态、地域家园、现代情绪等三种,这三种意象原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象主题,在不同诗人的具体创作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诗人们运用意象表现其情感体验,充分利用了意象的审美功能,意象组合的审美合力,完成了意象表现的最高境界,即意境的审美交融,对于意象建构下的美学理想的追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对“我们”散文诗群提倡的“意义化写作”的贯彻。  相似文献   
69.
孔子在整合梳理先前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和为审美尺度,以仁为审美思想的核心,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美学思想。他用审美化的人生态度去实践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在诗、礼、乐的有机相融中实现他崇真、致善、尚美的价值取向。他的审美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可贵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70.
诗体是对诗的形式及文体属性的制度化,诗体建设难是百年新诗的最大问题。在我国学者倡导"诗体重建"不太受欢迎的形势下,由八位诗人在非诗歌中心泰国曼谷创建的小诗磨坊却成绩斐然,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成为新诗史上第三次小诗运动重要的"创作基地"和"交流中心"。小诗磨坊为"诗体重建"提供了经验:要把诗体建设视为系统工程,加强与社会联动,重视生产手段、营销方式和传播策略;尤其是要重视诗体的特殊生态,把诗体生态视为和商品生产场一样的交流圈,遵守社会运作系统的基本构建模式,重视知识轴心、权力轴心和伦理轴心,通过整体传播来完成诗体传播及诗体重建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