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8716篇
科学研究   339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36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849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1035篇
  2011年   969篇
  2010年   698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702篇
  2007年   832篇
  2006年   701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446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着重探讨语用顺应对旅游翻译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指出译语的选择应顺应原语的内涵,在译入语的表达方式上作出恰当的选择,顺应语境才能避免出现信患传递障碍。  相似文献   
92.
在远古祖先的心目中,“歌”与“诗”是同一种文学艺术。“诗”是“歌”的内容(文学形象),“歌”是“诗”的表现形式(音乐形象),它们彼此相依、相互融贯,如同语言中词的音和义。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一种歌咏的语言艺术,无“歌”不成“诗”,无“歌”没有“诗”。因此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诗人”这一称谓至少包括以下内涵:(1)自创并演唱诗歌的人;(2)自创或改编原创作品演唱的人;(3)只创作不演唱的人。而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以激情为血肉、以语言为建构艺术、以歌咏为表演艺术的一种文学体裁。以真情去激荡语言的美化,以歌声去撞击听众的和鸣,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3.
文学翻译,重在艺术地再现原文的美和神韵。通过赏析翻译名家郭沫若和郑振铎的译作,可着力探寻翻译中的美学精神。文学翻译应着力把原语的美转化为译语的美,力求保持原作的神情韵味。  相似文献   
94.
隋炀帝兼备多重身份:皇帝、文士和佛道信徒,这些不同的身份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明显的反映。隋炀帝还特别喜好南国风光,他的诗歌与南方水乡的旖旎风光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代帝王,炀帝在隋代诗坛上具有的特殊的地位。他既是一位融合南北文风的作家,又是一位转变风气的诗人。  相似文献   
95.
本文为《英汉翻译教程》简评,主要从全书的内容简介和观点创新和学术特色几方面评介此书。指出该书是在传播学观照下,视野开阔、论证清晰,具有较大学术价值的翻译研究成功教材。  相似文献   
96.
翻译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一些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国内外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模糊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模糊语言学和翻译学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模糊翻译理论。分析了国内模糊翻译研究的现有成果,讨论了模糊语言现象的构成特点及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7.
《金文的世界》是日本学者白川静依据铜器铭文论述殷周社会历史的著作,该书见解独到,影响深远。笔者在该书中译过程中,将其金文释文、注解、断代及古代史实,与国内卓工成就的金文考释著作仔细核对、彼此验证,于此翻译与校补13器,纠正白川先生援引文献的错误一处。  相似文献   
98.
语境是语际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它不仅制约着翻译的理解过程,还制约着语义、话语结构线索与内部信息以及语言的使用与选择等翻译全过程。  相似文献   
99.
词语作为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负功有不同情感色彩的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却往往很难处理。因为词语所负载的情感色彩是可分有别的,而且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恰当地处理好英汉词语的情感负载的对应关系,才会有更精彩的译作。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分析了由Li Shishi等翻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英译文的严重文法错误,指出这类低质量的翻译对广大消费者及读者来说是极不公平、极不负责任的,而且践踏了法律的严肃性和神圣性,必须引起译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