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2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0 毫秒
41.
语际语用学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与说本族语者相比,外语学习者在语用能力方面远远滞后,而另一方面,语用能力是可以通过语用教学培养的。本文在总结国外语际语用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外语环境下开展英语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我国外语语用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中对语用能力的习得和培养在语言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语用教学对二语习得者语用能力的促进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在目前中国高校纷纷开设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新形势下,文章分析了中国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薄弱的现状及内在原因,论证了语用能力的可教性和通过英语影视资料来加强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习得的可行性,并提出在大学英语语用教学中建立"影料库",显性语用教学与隐性语用教学相结合等语用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3.
论文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分别举例说明并检验静态的汉语规则在遇到动态的语用时所显现的不足,从而得出结论:语言规则必须与语用相结合,让规则插上语用的翅膀;语言表达的灵魂是语用效果,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体现内容,这是语用效果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4.
当今词汇语用学研究的不足在于只考虑了词汇原子概念,不能解释词汇概念的外延出现完全变化和短语层面的缺省成分现象。为此,本文探讨复杂概念的临时概念构建和短语层面的缺省成分的语用充实。  相似文献   
45.
根据符号语义学理论,词语的语义涵盖了多个层次的意义。其中概念意义是词语的核心意义,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一个概括性的描述;语用意义是附加在词语概念意义上的意义,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意义,反映了语言使用者所属的文化特征。同一概念意义的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语用意义或有对应,或有不同。汉语“秋”和英语“autumn”的语用联想意义就体现了中英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6.
亚里士多德哲学对实践活动(praxis)和技术活动(techne)作出明确的区分,但是,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件有关反思的事情。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思想涉及的有效性条件对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据此,"理解"、"课堂对话"、"教师的角色"都得以重建。课堂对话分化出交往行动式、潜在的策略行动、策略行动、纯粹的权力运用等四大谱系。  相似文献   
47.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背景下生成并发展起来的,情态从逻辑学进入语言学之后成为了一个公认的重要而复杂的范畴,通过对情态以及语境概念的界定,阐述情态动词的特征、语境的分类及相关研究,从语义学和语用学角度分析语境在情态动词使用中所起的作用,以期为英语情态动词的研究开辟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48.
模糊语言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在自然语言中占相当的比重。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探讨了关联论和顺应论对模糊语言的解释力,同时指出认知语境影响着人们在使用模糊语言时的种种不同心态,而心态不同又影响着模糊语言的生成和理解。  相似文献   
49.
关联理论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分析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根据关联理论,话语标记语所连接的是话语和语境或者语境假设之间的关系,在话语交际中起着语言标记作用。话语标记语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与关联的互动,它对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起着语用指引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0.
廖联思 《高教论坛》2008,(1):158-160,F0003
本文试图以经典唱段《智斗》为例,从语用的角度来看它的语用预设的运用,从而更好的揭示在这场敌我双方的较量中,领略一位老练的地下工作者在对敌斗争中睿智的表现,也从中看到语用预设在这场斗争中发挥的精妙性和独特性,这也为我们推广《语用学》和利用《语用学》为交流服务作出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