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28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焦作市煤矿塌陷地生物复垦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作市煤矿区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矿区。长期以来 ,地下采煤引起的大面积土地塌陷以及矸石山压占土地对本地区土地资源造成较大的破坏。为了改善矿区环境 ,针对焦作矿区的特殊情况 ,笔者提出以下几种生物复垦措施对复垦地土壤进行改良 :酸碱中和法、绿肥法、施用化肥和农家肥、微生物法。试验结果表明 :生物复垦技术是改善新土壤层的养分状况 ,增加有机质和保肥能力的最有效方式。采用生物复垦措施后 ,新土壤层的土壤结构明显地得到改善 ,土壤容重明显降低 ,理化特性得到改善 ;试种的作物产量与工程复垦后土壤的相比明显增加 ,基本接近普通农田的水平  相似文献   
82.
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动力引擎"的角色,与此相应,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开发利用广泛而深刻,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自然岸线消失和破坏的速度惊人、程度严重,围填海愈演愈烈,急剧的岸线开发和扰动过程导致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生态和灾害问题,对中国当前及未来的海岸带综合管理乃至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极为严峻的挑战。文章概述了过去近70年中国大陆海岸线开发利用的过程特征,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海岸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及未来时期中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重点和策略,包括:加强以海岸线为重点的海岸带监测、观测和科学研究;加强自然岸线的保护力度,优化人工岸线的开发利用;开展"恢复中国的河口"行动,维持和强化河口的水文与生态连通性;以海湾为重要抓手,通过实施海湾分类管理促进大陆海岸线的保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推进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多部门协同和区域协同。  相似文献   
83.
"军垦之城"是新疆石河子留给人们的最初印象,本文从城市形象内涵、城市形象定位、城市形象设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石河子"天下第一人工绿洲"的城市新形象。  相似文献   
84.
该文阐明了邓小平农垦理论的科学体系及主要内容 ,为研究邓小平农垦理论提供了钥匙。  相似文献   
85.
西汉开创了屯垦戍边的千古之策,这种亦兵亦农、兵农结合的屯垦戍边形式,不但成为西汉政府应对边疆游牧民族侵扰、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形式,也是其经略西域,奠基大国威仪的战略选择。西汉首开西域屯田之功.大开移民戍边之风,为国家西北边疆安全和地区稳定及以后历代中央王朝进行西域屯垦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其战略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86.
在概述黑龙江省垦区群众体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黑龙江省垦区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黑龙江省垦区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资源等实际状况,提出黑龙江省垦区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7.
根据近40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灾害、植被与土地利用变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温度、干湿、极端旱涝等的变化特征,以及历史农耕发展对土地覆被的改变和垦殖率变化的总体趋势;并从长期变化视角简要讨论了这些变化与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决口改道的宏观关系。主要结论有: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温度与干湿呈显著多尺度周期波动,且中游和下游地区的干湿变化并不完全同步;极端旱涝发生频率存在阶段性差异。至公元初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已被开发为一个垦殖范围与今相近的农业区,其自然植被分布极为有限,且其后的农耕垦殖强度虽有大幅波动,但总体呈增加趋势。上述因素变化相互交织影响了黄河中、下游水沙输送平衡、河道淤积和河床稳定,是引发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重现“筑堤—淤积—悬河—决口改道”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这些认识可为进一步科学理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环境变化规律及其与下游地区河流安澜的关系提供历史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88.
分散小区生活污水处理资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并分析了我国部分城市分散小区生活污水资源化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分散小区生活污水处理资源化的一种新技术——自然循环水处理工艺,通过对该工艺的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性分析,表明该工艺用于分散小区生活污水资源化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
露天煤矿区的资源开发会导致土地损毁和景观格局破坏,损毁土地的复垦规划和实施也应该考虑景观生态的保护。景观指数作为定量化研究景观格局的手段之一,其本身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并存在生态学意义的重叠,因而针对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过程进行景观指数尺度效应分析及代表性景观指数筛选是一个重要前提。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魏家峁露天煤矿区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和传统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矿区开采前、开采结束和完全复垦3个阶段的13种格局水平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筛选了能够反映矿区开采损毁、复垦对景观格局产生影响的10个代表性景观指数。结果表明:除斑块丰富度密度指数外,其余12种景观指数表现出很强的粒度效应,该生态区露天煤矿区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为10~15m;最终确定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开采结束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几何最邻近距离,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完全复垦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聚集度。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露天煤矿区开采损毁与复垦多阶段、多复垦模式的景观格局变化提供参考,为切实保护矿区土地资源和景观生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0.
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有明显的杀菌消毒作用和较强的助凝作用,而浮选法有较强固液分离能力。臭氧-气浮工艺是化学、物化处理技术的高度集成,通过臭氧氧化与气浮过程的有机结合,采用臭氧化空气为气源,去除悬浮颗粒物同时又分解大量有机物。本文综述了臭氧、气浮技术的应用以及臭氧-气浮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说明了目前该技术在污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中应用,最后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