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193篇
科学研究   74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盐沼、红树林、海草床等海岸带生态系统的蓝碳功能和固碳潜力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解决方案之一。然而以往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忽视了蓝碳固碳增汇技术,在项目实施及管理过程中对碳汇状况的动态监测和系统评估也不够完善。文章提出了海岸带生态系统蓝碳增汇理念,重点围绕土壤碳减排技术、植物固碳增汇技术、土壤微生物固碳技术、碳沉积埋藏技术这4个关键技术,探索海岸带蓝碳增汇技术体系与途径。建议未来应从研发海岸带蓝碳增汇技术、实现生态保护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增效、加强固碳增汇技术的监测与评估、建立海岸带蓝碳碳汇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加快前瞻布局和系统研究,为制定海岸带蓝碳增汇途径和提升碳汇功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在增加生态碳汇能力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42.
大腿肌肉拉伤是足球运动损伤中的常见类型,对于大腿肌肉拉伤后功能恢复手段的研究与发展一直是现代足球运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足球运动中大腿拉伤的原因机理进行研究分析,重点提出了肌肉功能恢复的3种治疗手段,最后对足球运动损伤后肌肉功能恢复手段的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43.
运动员伤后的心理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伤后不仅要承受躯体上的痛苦,同时还要遭受不同程度的心理打击.目前运动医学在治疗运动损伤.康复病员身体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从心理角度关注和治疗受伤运动员却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对运动员伤后的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帮助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整的措施及伤后心理训练的方法,旨在使运动员在身体损伤得到治疗、康复的同时,使其在心理上、情绪上也得到康复.  相似文献   
344.
滨海湿地是滨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和生态安全屏障,是全面推进陆海统筹战略,构建陆海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理论和实践表明:受损滨海湿地修复需要同毗邻未受损自然湿地协同优化,以提升滨海湿地综合生态功能,强化滨海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并提升气候变化背景下滨海湿地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长期适应性,减缓自然-人为双向“海岸挤压”效应下滨海湿地的退化消失。据此,文章提出了构建应对围垦开发和适应海平面上升情形下“三线整合”中国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格局相关概念,包括:抢救性保护生态红线区,优先开展湿地修复的生态修复绿线区,以及适应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平面上升的生态预留蓝线区。“三线整合”生态安全格局强调应将湿地修复纳入区域生态系统格局与功能协同优化过程,是对以往局限于小尺度、孤立的湿地修复格局的反思,也是将湿地修复提升到区域生态安全层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剖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文章针对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海岸带管理和国土空间开发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45.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文章总结了粤港澳大湾区国土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了生态保护修复中全要素链条管理、跨区域协作、目标格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系统观、整体观、协同观视角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46.
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云南高原湖泊湿地不同程度地面临水位降低、水面面积缩小、水质污染问题,土著水生生物性丧失严重,许多土著物种濒危甚至消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的生态修复方式基本采用外来物种为主,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物种对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土著物种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在有关项目的支持下,文章提出了基于土著旗舰物种为主的“花—鱼—螺蚌—鸟”生态修复新路径,并在滇池和洱海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这一生态修复新路径重建了退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链条中缺失的环节,完善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功能,使得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循着“藻—鱼—鸟(或人) ”和“花—鱼—鸟(或人) ”2条路径顺利离水上岸;在试验区内还收获了海菜花和金线鱼等云南传统名贵食材,白瓣黄蕊的海菜花密集浮于水面形成了云南高原湖泊湿地特有的美丽景观;基于滇池和洱海试验示范工作,并结合云南高原各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特点和现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别湿地生态状况的生态修复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47.
刘飞  刘焕章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2):1883-1893
“深入开展绿色发展示范,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赤水河水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维系长江上游鱼类多样性、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开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均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文章分析了赤水河在长江上游的生态功能,阐述了近年来赤水河实施的全面禁渔、支流小水电清理整改等保护修复措施的成效,从流域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赤水河水生态保护修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