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275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10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5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有机结合的经济体制,因此它必然受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规范、制约和影响,以保持它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就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思想统领和精神支柱.因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艰苦探索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质的规定性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2.
华兹华斯是一个灵视诗人。华氏的灵视力首先表现在其作品中强烈的生命意识:诗人坚信世间万物皆有神性,死亡是生命的延续;同时,华兹华斯的灵视力使他把自然当作传达情感的强有力的工具,在诗人的眼中,自然是人类接近上帝的媒介,是人类灵魂的导师,最能激发想像力的工具,是人类精神的伊甸园;华兹华斯还是是一个热衷于描写人类精神世界的大师,他喜欢选择贫苦的农夫、儿童、心智不全者以及老人作为他文学创作的对象,通过对他们精神世界的探索,诗人成功的展示了那沉静而永在的人性的悲曲中所渗透的人性的崇高。  相似文献   
53.
安妮·宝贝长篇小说《春宴》堪称其转折性的作品。透过作者感性的文字叙述,对《春宴》中涉及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进行反思与研究;对人类“精神生态”的拯救及重建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现代人关于精神家园的回归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4.
苗族服饰的生境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服饰的现状和发展由它所处的民族文化生境所制约,从对昌宁县苗族服饰目前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田野调查中,可以发现其既有存在的基础,但又面临着诸多困境,苗族服饰文化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获得持久弥新的生命力,必将有赖于与之相协调的民族文化生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55.
成人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高志敏 《教育研究》2006,27(9):60-65
反思与前瞻,为成人教育研究确定了新的研究纲领: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无论是对成人教育一般研究活动而言,还是对成人教育学科建设而言,执行这一纲领,是成人教育未来发展应采取的基本态度和首要的方法论选择。执行这一纲领,必须采取新的研究行动:解析成人群体结构、关怀成人生存境遇、解读成人学习行为、构建教育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56.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rinted representation, and prosecutorial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movements, actions and motivations of early Quakers as vagrant. It argues that the prevalence and power of representing (and subsequently treating) early Quakers as vagrants is an understudied aspect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Society of Friends, particularly in Interregnum England. As evidence, it interrogates a furious pamphlet debate between mid-century religious writers and preachers, who devoted much time and ink to painting Quakers as mendacious vagabonds, and Quaker ‘First Publishers’, who responded at length and in a striking way to these accusation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se images of Quakerism as a form of ‘spiritual vagrancy’ created historically significant echoes in English and Atlantic culture.  相似文献   
57.
David Foster Wallace was genuinely troubled by what he perceived to be a serious incongruity in the mental lives of elite athletes. To perform with grace and beauty, elite athletes must be ‘geniuses,’ yet in conversation and prose these same athletes often exhibit such vapidity and banality that he was tempted to simply write them off as unintelligent or worse. In response to this puzzle, Wallace developed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conceptions of the elite athlete aimed at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genius and dumb jock. For Wallace, this was an exercise designed to help him live a more compassionate life.  相似文献   
58.
空间批评关注空间的社会文化等属性,文本中的空间是一种蕴含多维意义的指涉系统。乔伊斯在其短篇小说《阿拉比》中分别从景观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三个角度呈现精神瘫痪的都柏林。景观空间反映出都柏林社会的沉闷压抑、毫无生气、令人窒息;社会空间为情节提供了发展的广度;个人空间则折射出主人公压抑的心情。这三种空间成为小说中的一种指涉系统,成功地展现了都柏林这座瘫痪中心的全景。  相似文献   
59.
我国学者对文化产业概念的含义和文化产业基本特征的认识,虽然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大多数学者在其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理论和基本方法高度一致,其研究结论也大同小异。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是:研究成果比较零碎,尚未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理论体系;大多数的研究都拘泥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视角,而从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太少。研究的深度不够,缺乏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0.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通过塑造霍尔顿这一反英雄但甚似英雄的文学形象,解构了启蒙时代以来崇尚人本、崇尚物质和理性的宏大叙述,表达了深切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拯救现代文明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