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275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10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5 毫秒
91.
佴欣欣  李千 《海外英语》2014,(15):174-175
Hester Prynne, the central character in The Scarlet Letter, is the ultimate example of sin in the eyes of Puritans. However, she finally manages to rewrite the meaning of scarlet letter "A". Through the lenses of Sigmund Freud’id, ego, and superego,it will be demonstrated that how she succeeds in balancing these three psychological elements, and making her spiritual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92.
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伴的是民众精神生态的变迁,其中又以农民工精神生态的变化最为激烈。农民工城市化的成败和效果有赖于城市社会对其社会认同和接纳。在此过程中,文化移民的实现必然导致农民工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撕裂和解构传统的同时,也对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极大阻碍。因此,必须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工的生产、生活需要,并加强文化制度建设,提升其文化品味,使其实现全面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93.
山东作家赵方新的散文作品大多着眼于凡人俗世,平易自然,立意古朴,这些作品以个人视角折射出了人世的变迁、社会的百态,将个体生命的感喟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社会变革的印记、传统中国的血脉连结在了一起。在赵方新笔下,理想中的诗化美化了的故园还寄托和表现了作者的乡土人生理想。同时,赵方新的散文作品也将作者对都市文明、商业文化大潮冲击下岌岌可危的乡土文明的焦虑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94.
山西民歌是山西悠久历史发展中保存、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精神价值。本文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身心、人与社会4个方面,剖析山西民歌的和谐价值,以期揭示其对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如梦令》组词,是王崇炳精神存在的一个缩影。其以"和"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哲学层面上呈现为"万物共吾庐"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伦理道德层面表征为"莫道他人横逆"的大度仁爱态度,在情感体验层面则流露出"人在大安沉醉"的生命情怀。其精神生态观以理学思想为哲学底色,有一定认识论的局限性,但对"后现代社会"背景下审视人的精神生态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道通为一”的精神境界,并指出了到达这种境界的方式。首先,庄子通过自然的“天籁”之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无差别的自然存在样态;其次,他用对自然存在样态的感知来观照人,把人看成是与物一样完全禀受自然之理自然而生的存在,从而否定了个体的主体性;再次,他从否定人的主体性来否定人认知的客观性,进而否定知识存在的意义,也否定了文化,并指出实现这种认知的方法——“莫若以明”;最后,庄子通过“莫若以明”到达了“玄同彼我”、“道通为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97.
作为阿多诺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并与创建者的个人经历存在紧密联系。而在内容上,这一理论蕴含着对于商品拜物教和技术的双重批判,最终揭示出了"文化工业"对人们实行双重统治的本质。此外,阿多诺还初步指出了摆脱此类统治的路径,可惜由于论述不够明晰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总之,该理论揭开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伪面纱,对于推动人类的思想解放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8.
人的教育:一种社会哲学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正处于人的基本价值的建构时期,仅仅有理想和激情是无法解决中国社会人的建设问题的,因而人的教育必须以社会哲学的眼界为根本依托。社会哲学更强调“社会”的人性建设,更关注人的尊严、自由、解放和命运。  相似文献   
99.
论图书馆服务创新与馆员的素质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员在“精神生产力”构成中有着重要地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创新。相应的,图书馆员的素质也必须优化提高。  相似文献   
100.
Within the sphere of Physical Education (PE), many observers ( Shields and Bredemeier, 1995; Capel, 2003; Green, 2003 ) have identified PE staff as having a special empathy for children's pastoral care nee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 (PSHE). Such factors as the varied situations and venues in which the subject is delivered, including off-campus and extra curricular activities, perhaps lead interested staff into work that locks into the welfare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needs of children. Accordingly, one of the more interesting challenges posed by National Curriculum Physical Education (NCPE) in England and Wales is that it requires the teacher to address the spiritual development of the pupil; this obligation is made clear through the Spiritual, Moral, Social and Cultural (SMSC) elements of the subject. This paper focuses attention on the merging of this separate spiritual dimension with the other three concepts. While the moral, soci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of SMSC are recognized components of PE participation, the grouping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PE teachers can develop children's spiritual growth.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uch a pathway may be possible but that at present there is considerable confusion related to the challe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