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2065篇
科学研究   20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7篇
综合类   20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礼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然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在许多人心中它充满了贬义,成了封建专制和缺乏人性的家规、纲常与说教的代名词。先秦礼教不同于封建礼教,封建礼教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而先秦礼教的本质则是以“五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只有将“三纲”与“五常”、“三从”与“四德”区别开来,才能发现先秦礼教与封建礼教的区别,弄清其本来面目,发掘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2.
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传承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一个奇迹,它一直吸引着各领域研究者的目光,中外专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很有见解的分析,大体主要有三种观点:地理环境、人口规模、文明程度,这三种观点对中华文明的连续传承作了卓有成效的论述。但我认为都未触及到本质,中华文明连续传承是根植于黄土地上的信仰———祖先崇拜。下面我就中华文明的连续传承与祖先崇拜的关系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33.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虚拟现实的概念、分类和现状,并且结合实验室建设的需要,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该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技术上层面上为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汉初政治是以神权塑造君权 ,君权与神权之关系的追究主要集中在天人学说方面。西汉前期 (汉武帝以前 )有影响的学说主要是黄老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儒家学说 ,其三家学说各有特点 ,或相辅相成 ,或相反相成 ,其间的对立主要反映在对天人问题的理解方面  相似文献   
35.
结合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的重点和实践,提出了在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强调“三大基础”的训练,应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其今后发展方向入手。力求做到在基础中突出重点,从而更好地完善训练方式,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6.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历史活动都是人民群众的活动,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加,任何事业都将一事无成。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人正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确立了一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的“人民观”。比较和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人民观,无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高等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到合格大学生的培养中。  相似文献   
38.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创新则是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推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核心动力。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39.
40.
清初通江三李诗文集称呼颇异,但正式名称则应为《雪鸿堂文集》。此名为李蕃之父所创,后被李蕃袭用,再后来李钟璧、李忠峨兄弟循李蕃遗愿,作为了李氏家乘的名称。文集之名缘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意在体现该家族虽非显赫之族,但其成员却都通过努力而留下了自己的历史印迹。该文集历经多次刊刻后,在康熙五十八年功成付梓,形成了三集二十四卷的格局。这对于三李诗文及思想的保存,其功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