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教育   757篇
科学研究   687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42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18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新疆耕地开发流失模式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吴世新  冯雪力 《资源科学》2010,32(9):1726-1733
应用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信息平台,在新疆1990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四期土地利用 时空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提取新疆三个时段的耕地开发利用时空流转数据,并结合新疆环境背景 数据库分析近20年来新疆耕地开发流失模式的时空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间,新疆耕地开发速度呈现急剧 上升又减缓的趋势,2000年-2005年间达到峰值;耕地开发由壤质绿洲地区逐渐向砾质和砂质的戈壁、沙地等未利 用地扩展延伸,由引渠水灌溉向地下水灌溉发展,打破河流、土质定开发的传统模式;近20年间,新疆耕地流失速 度持续下降,撂荒一直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因素,建设占用在耕地流失中的比例持续下降,生态退耕在耕地流失中的 比例持续上升,人为因素对耕地流失的作用逐渐增大,建设占用和生态退耕的耕地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撂荒耕地 由绿洲地区向沙地、戈壁扩展。  相似文献   
62.
基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耕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耕地保护反映的是国家的长远利益,其执行主体的缺位和土地信息不准是城市土地利用中耕地保护不足的主要原因。明确耕地保护的执行主体和进行土地详查是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实施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3.
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难点及其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耕地数量锐减,质量退化,人地关系日益尖锐。本文在分析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迫切性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难点并提出具体思路:如何调整耕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实施有弹性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等。  相似文献   
64.
耕地资源安全内涵与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安全不同于粮食安全、土地安全等,具有独特的内涵和构成,耕地资源安全具有社会、环境、经济的属性,包含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布局安全四个有机构成,任何一部分存在脆弱性都会妨碍耕地资源安全的实现。在当前耕地资源快速非农化导致耕地资源安全威胁加剧的情况下,研究为耕地资源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65.
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当前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当前中国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现实背景,归纳轮作休耕国家试点和地方试验的做法,分析传统耕作制度对轮作休耕的经验意义,提出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1)中国主要经历了撂荒耕作、休闲耕作、连作耕作和复种轮作4种耕作制度,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土地用养结合模式及相关的一整套技术措施.(2)目前高度集约化的复种轮作制使耕地产能严重透支,耕地总体健康状况堪忧.(3)中国实行轮作休耕可从传统的用地养地模式中汲取经验,但并非简单的复制.(4)实行轮作休耕制度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制度基础和政策环境,需要在区域操作模式、技术路径、时空配置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6.
蓄积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蓄积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钢能够有效解决一系列资源与环境问题.基于钢的社会流动和蓄积过程,构建钢社会蓄积动态物质流分析模型,考察中国、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的钢社会蓄积水平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中、美、日三国具有相似的钢社会蓄积历程:在完成工业化以前,钢社会蓄积呈现出从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再到迅速增长的阶段性特征;美、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人均钢存量先后达到11 t/人左右的饱和水平,经济增长与钢消费趋于解耦.钢的社会蓄积与工业化进程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的工业化程度对应不同的钢社会蓄积水平.根据美、日经验,中国人均钢存量仍会进一步增长,并于后工业化阶段达到饱和.然而,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大,达到与美、日相当的人均钢存量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并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技术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生活方式转变,努力降低人均钢存量的饱和水平.  相似文献   
67.
月山 《大理文化》2014,(6):75-79
正在苍苍茫茫的无量山北段,有一处静谧的谷地,这就是位于大理州南涧县的无量药谷。这里云雾撩绕,林木丰茂,青草遍野,牛羊在林间穿梭,在草地上悠闲地漫步进食。这是一隅神奇的谷地,是一处正在建设中的集生态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养生圣地。  相似文献   
68.
浙江,被誉为中国第一民富强省。环杭州湾6城市(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良好。2006年,6个城市实现生产总值10421亿元,比1978年的86亿元增加10335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66.4%;在长三角中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18.5%上升到2006年的21.8%,人均GDP达到44401元(折约5570美元),相对应地分析,浙西南5个城市(温州、金华、衢州、台州、丽水)由于受历史、自然条件等方面原因,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006年该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为23226元,仅为环杭州湾地区水平的约50%。浙江省11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  相似文献   
69.
江苏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江苏经济总量突破3.4万亿元,人均GDP超过6500美元,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但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到今天,其活力和动力正在逐步衰减,江苏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经济素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紧迫。面对新的形势,江苏经济发展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目标就是发展创新型经济,这是江苏发展的第三次机遇,发展创新型经济,构建创新型经济圈已成为今后江苏经济发展的主脉络。  相似文献   
70.
2011年我国宏观政策首要的目标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现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抵御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严重冲击,并开始部署后危机时期的经济工作。这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出“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